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新文科背景下的专业一体化实践
学科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世代传承、无形活态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取得了丰硕成果,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水平专业人才的体系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重要国策的地位,意义非凡。2021年教育部公布《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和《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
查看更多
要闻
【编者按】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批准在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下,我国非遗保护传承有力有序、成效显著,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总结宣传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经验,特开设此专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文...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作品精彩绝伦令人连连赞叹,非遗街区集纳各地精品引观众驻足,纱幕投影呈现的经典片段与台上传承人的现场表演各展芳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带徒展艺,展馆端午节假期照常开放并欢迎观众“把非遗带回家”……6月7日,“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简称“主题展”)一开幕就人气颇高。 作为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重点活动之一,主题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共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列...
查看更多
要闻
第140期:2024年5月13日—6月10日 1.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4年“文化和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 2.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 3.亚太非遗国际培训中心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召开 4.“世间日月·影中乾坤”恭王府博物馆藏皮影精品展开幕 5.2024“国际茶日”主题系列活动在中国非遗馆举办 6.继古开今——当代五体书法大展在四川...
查看更多
—— 展陈接地气 非遗聚人气(辽阔的大地 多彩的非遗)
专题报道
不仅能欣赏展览,还能体验互动、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参加非遗研学……走进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立体多样的展览形式让观众充分感受非遗的魅力。自建成并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注重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营造接地气、有活力、生活化的文化空间,让更多人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 “色彩明丽”“构图高级”“工艺精湛”……“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正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中国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太音·瑶庐”将浙派“古雅气”融入茶空间的细节中,“禺沐青云”将“巧匠气”藏于茶器中……为促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系统性保护,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金名片,扎实做好茶申遗成功“后半篇文章”,近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推出首批25家浙江省级“非遗茶空间”,将非遗项目的展示、传播、体验与茶事经营活动深度整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非遗茶生活”形态。 ▲ 安吉茶园 ▲ “宋韵白茶...
查看更多
要闻
2024年05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4年"文化和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总体情况、筹备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 李晓良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8日。为进一步提高人...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当地时间5月21日,2024“茶和天下”·徽韵雅集暨安徽文旅推介会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 活动现场,祁门红茶集团代表推介了徽茶文化。来自安徽省梅戏剧院的演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谁料皇榜中状元》《夫妻双双把家还》等经典梅戏剧目选段;其间,“茶和天下”·徽韵雅集图片展和茶艺展演举行,集中展示了安徽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茶园风...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5月19日,“大地欢歌 非遗同行”2024年陕西省关中五市联盟非遗展演展示暨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渭南站)活动在渭南市举办。 来自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五个地市共计11项精选非遗展演项目,25余项非遗展示项目精彩亮相。 当天,活动在《河老腔》高亢激昂的演唱中拉开帷幕,来自西安的陶埙演奏《霓裳吟》、眉户曲子《五更鸟》;来自咸阳的咸阳茯茶冲泡技艺、歌曲《biangbiang面...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非遗学研究的对象是生活事实,是多民族活态文化的整体生态。当下大学文化遗产新学科建设仍处于学科分科时代的结构框架中。21世纪,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文明转型期,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非遗在教育领域中事实与价值关系不对等的问题,探索复杂性实践的理念与方法。回顾近百年来非遗的“史前史”,从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到民间去”和北大的“民间歌谣采集运动”,到左翼木刻运动和延安鲁艺时期木刻艺术“民族化”,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