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5424)
机构
(2)
政策
(45)
资讯
(2992)
清单
(1101)
资源
(441)
学术
(687)
百科
(0)
其他
(15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贵州举行“传承非遗、文化惠民” 非遗展示活动
2018.08.14
地方新闻
国家级非遗松桃县的《上刀山》表演董金
黄
摄 8月11日至12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委、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联合主办,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贵州省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集中展演活动在贵阳举行。 本次活动以“传承非遗、文化惠民”为主题,全省共有9个市(州)、27个县(市/区)共同参与,近百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场献艺。侗族大歌、苗族锦鸡舞、布依族布依戏、瑶族猴鼓...
查看更多
工尺谱存在意义和作用的思考
2018.08.13
论坛
(原标题:在传承过程中新生——工尺谱存在意义和作用的思考)在当代音乐生活中,人们都认可五线谱是迄今世界上通用的最完善的乐谱,因为它力图要将一种音乐的形态结构面貌细致地再现出来,因而被认为是现代音乐传播最实用的一种精确谱。工尺谱是中国传统音乐过去年代使用的专用谱,它在唐代燕乐半字谱基础上发展起来,后经宋代俗字谱、管色应指谱、管色指法谱等的衍进,于明清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到普及,因为它仅将一种音乐的形态结构面貌概括地显现出来,因而人们只将它视为是一种传播民间音...
查看更多
清凉世界出手中
2018.08.13
专题报道
中国素有“制扇王国”之称,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扇子。从古至今,扇子一直备受国人喜爱,除了作为扇风引凉的器具,更与其雅致精巧、具备抒情寓意的艺术风韵分不开——于扇面上题字作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喜欢“题扇”“画扇”以抒个人雅趣,互赠扇子并在扇面上合作书画更成为文人间的一种雅事。扇子不仅成了中国书画创作的重要载体,更凝聚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复杂的制扇技艺,也让人们领略到精细玲珑的扇子背后,制扇匠人...
查看更多
华阴老腔:
黄
土地上的摇滚乐
2018.08.13
专题报道
华阴老腔表演现场 201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歌手谭维维、华阴老腔演员张喜民等共同合作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亮相,参演的农民弹奏着自制的六角月琴和钟铃,吼出了流传两千多年的华阴老腔,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近日,笔者有幸观赏了华阴老腔的现场表演,这
黄
土高坡上土生土长的唱腔唱段,浓缩了原生态的
黄
河文明,苍凉雄浑、群情激昂、刚烈豪放、荡气回肠,正所谓“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众人帮腔满台吼 “征东一场总是空,难舍大国...
查看更多
老字号里话非遗:中国景泰蓝第一家——北京市珐琅厂
2018.08.10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华文明世代相传,创造了丰富的商业文化。老字号作为我国传统商业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广泛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医药、居民服务等众多行业,其拥有的专有品牌、传统技艺、经营理念和文化内涵,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老字号里话非遗”系列专题将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涉及的中华老字号及其相关内容,详细介绍这些老字号所具有的悠久历史传统,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展示特色技艺,解读品牌精神,让读者进一步了...
查看更多
广西:“非遗+扶贫”呈现新气象
2018.08.10
专题报道
飘香的豆豉、酱油、牛巴;造型别致的芒竹编、油纸伞、木架构;工艺精美的石画、刺绣、服饰…… 7月30日至8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在全区文化扶贫工作现场会的陈列展示区,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让参观者赞不绝口。这些曾经只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的技艺,如今成了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 近几年,广西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结合自身民族多样、文化多元的特点,引导全区各地探索和实践“非遗+扶贫”的文化扶贫之路,促进百姓增收,在就业培训、文化传承和产...
查看更多
流光溢彩自相依景泰蓝:方寸间的贵族工艺
2018.08.09
专题报道
1951年,著名学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抢救景泰蓝的工艺美术小组,希望这一民族工艺得以传承。林徽因常对学生说:“景泰蓝是国宝,不能在新中国失传。” 故宫乾清宫,龙椅周围陈设了很多景泰蓝制品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所俘,他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钰在大臣于谦等的拥立下匆忙即位,成了明朝第七位皇帝,年号景泰,史称景帝。尽管景帝只做了8年皇帝,但以其年号命名的一项特殊工艺,却在...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亮相
2018.08.08
要闻
8月8日,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巡展的开篇首展在全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精彩亮相。“文化越古今”——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办,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和亚历山大图书馆承办,既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上海与友好城市亚历山大省在文化领域的全新合作。本次展览特别选择了世界文明的标志性文化场馆作为展示平台。亚历山大是地中海的千年古城,是...
查看更多
苗族赶秋
2018.08.07
专题报道
图1 苗族赶秋活动现场苗族赶秋,苗语“交秋”,汉语又叫“苗族赶秋节”,是苗族欢庆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原由村寨轮流举办,现多由乡镇或者县区举办,秋场设在“立秋”这天的墟场点。秋日来临,收获在望,欢庆丰收,古来有云。赶秋之日,十里八乡、四村五寨都要组织队伍参加,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卸下肩上的担,穿着华丽、鲜艳的苗族服装,数万余众前前后后、来来往往游行于秋场。苗族赶秋集歌舞、祭祀、体育、娱乐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苗族的宗教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随...
查看更多
“小小传承人”赴澳大利亚文化交流圆满结束
2018.08.07
地方新闻
8月2日,参加“小小传承人”第二季“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中澳青少年非遗国际交流活动的演出团队一行在圆满完成交流任务后,载誉回国。湖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帆等赴长沙
黄
花国际机场迎接,对他们圆满完成赴澳演出任务表示祝贺。“小小传承人”一行在圆满完成交流任务后,载誉回国为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今年,湖南省文化厅继续开展“小小传承人”活动,面向全省选拔招募了49名热爱非遗的青少年,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排练京剧、花鼓戏...
查看更多
1
370
371
372
373
374
54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