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8   星期三   农历五月初二   
搜索
其他新闻
文化部召开“中秋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专家座谈会”     (文化部网站讯)9月21日上午,文化部邀请在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召开了“中秋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专家座谈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和《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文明办[2005]11号)精神,积极引导社会过好传统中秋佳节,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培育和谐的爱国主义...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新疆举行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遗”成功表彰会      9月24日上午,代表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盛会――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成功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表彰大会在新疆人民剧场举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司马义·斯拉木、库热西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保护和运用中秋传统节日 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来自文化部“中秋节――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专家座谈会”的声音     月饼越做越大,几千年的习俗和传统却越来越稀薄。在这个观念与物质一样日新月异的时代,留住传统节日,追寻民族文化的流变,究竟具有怎样的意义呢?9月22日,文化部就此举办了专家座谈会,会议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屈盛瑞主持。 中秋节在文化学上的意义刘锡诚(中国文联研究员):    中秋节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朝历代始终没有中断过...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周和平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 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10月11日至12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召开。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并讲话。他强调,各级文化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扎扎实实做好。    周和...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与会专家强调保护文化遗产与社会和谐发展密不可分     10月25日至29日,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9次会议在湖北襄樊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6个国家的8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此次会议以“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暨亚细亚民俗文化与荆州文化”为主题,就文化遗产,特别是古村落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同时对文化遗产与产业化的关系、与民俗旅游的关系等也进行了...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北京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3个多月的公示调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月21日正式对外公布。相声、中国象棋、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48项传统文化、技艺被列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除民间文学类空缺外,4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民间音乐5项、民间舞蹈11项、传统戏剧5项、曲艺6项、杂技与竞技5项、民间美术3项、传统手工技艺7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5项。其中包括已经入选国家级名录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厂甸庙会、京剧...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出版  ――首发座谈会发言摘要    随着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陆续被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全面的整体性阶段,保护工作的实践呼唤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的8位学者,经过两年时间,撰写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这一重要著作,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文化艺术出版社...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2006文化三大亮点:揭示文化新生面          人民日报(记者刘玉琴):2006年,对中国文化来说,颇不寻常。这一年,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波澜壮阔的起伏,但中国文化的根根脉脉和浩繁谱系却透出无限生机。从传统到现代,从现实到理想,文化的巨大价值和创造力越来越呈现出清晰的表情。文化从未像今天这样与百姓生活如此亲近。     “非物质”勾画守望风景    2006年春节,北京的大街小巷一改多年的沉寂,重新响起清脆的鞭炮声。“传统的年又回来了”,许多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新华网西藏频道拉萨1月7日电(记者边巴次仁)近日,在拉萨召开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自治区文化厅厅长江央表示,以《格萨尔王传》为代表,入选第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藏民间传统文化,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格萨尔王传》研究专家平措次仁说,为了保护藏民族的这一文化瑰宝,1979年以来,北京、拉萨等地先后成立了抢救、整理《格萨尔王传》的专门机...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科学保护才不会流于形式专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  随着国务院和国办相关文件的发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进入全面的、整体性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及于2006年9月挂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近日,记者就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专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  记者:中国...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