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2   星期四   农历四月廿五   
搜索
专题报道
缂丝,寻找一段走失的民族精神缂丝艺人王玉祥指导王浩然制作缂丝作品。  王浩然,江苏南通人,缂丝工艺传承人王玉祥之孙,传统纺织研究者。  离开北京已经几个月了,像大多数传统文化传承人一样,27岁的王浩然也在纠结与矛盾中。  一方面,他们需要成功的市场运作,让更多人认可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技艺,将传统的灿烂更充分地释放出来。  但,你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这意味着,你将抛弃也许是更好的那个选择。  这不是一个能十年磨一剑的时代,各方面的压力与...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贵州将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网络        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贵州省,将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体系,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风雨桥、傩戏、侗族大歌等。目前,贵州省已经建立了多个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村寨博物馆,正在将黔东南州申报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厅了解到,自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设立了11个国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3家老字号回迁 老字号如何焕发新光华     全聚德、都一处、月盛斋、大北照相馆、一条龙、便宜坊……这些具有上百年乃至几百年历史的老店,是我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瑰宝,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传承了下来,至今在北京城赫赫有名。    但更多的老字号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各地硕果仅存的老字号,也面临着如何面对日渐年轻的新客户群体、如何推出与时俱进的新产品的挑战。    近日,在中华老字号发展前门论坛上,众多研究老字号的专家和老字号企业的当家人,共同探讨“老字号如何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族自治地方非遗立法回眸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各个民族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流传至今的各种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蕴含着各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警惕“春天的味道”李舫   今年6月1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实施。这部从酝酿到出台花费近10年时间的法律,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步入有法可依的阶段。    作为21世纪我国文化领域出台的第一部法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区分开来;首次明确了传承人的“退出机制”;规定调查应当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并尊重其风俗习惯,侵犯且造成严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寻找朝鲜族农乐舞的DNA    为了拍一部片子,赵玉琦和他的团队一大早从北京出发,驱车数千公里,抵达目的地吉林延边汪清县的时候,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多了。    这位曾在电视台工作近十年的媒体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为了拍片而披星戴月长途跋涉了。不过,此行与以往不同,他们是受人之托要完成一项科研任务。7月28日,在北京广西大厦的项目验收会上,赵玉琦回忆起最近的这一次旅程,成就感写在了脸上。    委托他们去汪清的是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目的则是拍摄一部以朝鲜族农乐舞...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古琴的复兴之路     当古琴随着中国传统“士”阶层的消亡而日渐衰落的时候,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的几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它日渐式微的命运:2003年,“古琴艺术”被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古琴的声音。自此之后,“古琴”从远古的“高阁”上向我们姗姗走来,它变得不再高处不胜寒,变得不再曲高和寡。    清冷,“上世纪50年代 弹琴的人不到一百”    5月在“琴川”——江苏常熟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古...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山西加强非遗保护 群体传承使传统技艺现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脚印,是不同时代民众心理特征的‘活化石’。”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中悦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传统艺术表演、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传统文化种类繁多,特色鲜明。    这些曾罕为人知的人类遗产,在山西近年来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开始崭露头角。    为了摸清“家底”,从2007年开始,山西历时三年,完成了这项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法》的理念解读:体现对社群价值的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法》的颁布实施,不仅在工作层面上为非遗的保护、保存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而且从政治层面来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非遗法》的国际视角  我国是参与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晋鲁豫“布老虎”生存状况调查2010年,75岁的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布老虎制作艺人马秀梅在大集上摆摊卖布老虎。移风店镇是即墨布老虎的“家乡”,现在只剩两位年过70的老人会制作布老虎。山西黎城县黎侯虎  布老虎是我国部分地区民众的儿时玩偶,是当地民俗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如山西的黎侯虎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和许多在市场大潮中遭遇重重困境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一样,布老虎的生存现状也不容乐观。  日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组成田野调查小组前往山东...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