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记者1月29日从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为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黑龙江将在未来3年着力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探索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途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黑龙江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强调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在加快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等重要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同时,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镇保护力度,重点打造罗西亚大街、中东铁路建筑等一批反映地域文化的文物精...
查看更多
人物
春节将至,年味愈浓。在广东省佛山市,不少街坊已经开始开油锅炸煎堆。在禅城区普君南路一家挂有“佛山木版年画·冯氏世家”的家庭作坊里,年过八旬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带着徒弟们热火朝天地制作年画。冯炳棠守着这门技艺快70年了。为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手艺网承办的“年画重回春节”主题采风活动走进佛山...
查看更多
要闻
  1月28日,“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在故宫揭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宣布展览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山东省副省长任爱荣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政府的支持,来自山东、北京、天津、山西、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10个省(市)以及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50家单位参加此次活动。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探索文化创意的创新方式,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让人们在紫禁城内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始于古代的“门神画”,蕴含着“表吉祥、志喜庆”的寓意,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值此新春佳节,为助力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的“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活动承办方中国手艺网与腾讯公司微信事业群市场部联合策划推出“年画重回春节”微信小游戏,通过趣味的年画拼图玩法,让玩家可以享受一场包含祥瑞吉庆色彩的文创视觉盛宴,了解全国不同地域的年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寓意。首页“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
查看更多
论坛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非遗的传承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非遗的传承发展,概括起来看,从认知到实践,到今天可以说进展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需要认真探索总结。之所以强调中国非遗的传承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关键的是我们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大问题:一是要客观系统地认识中国非遗发展的内在规律,认真解决好非遗发展过程中的抢救、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看点上,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非遗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地位;三是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虽说新疆迎来新一轮严寒,但阻挡不住人们对新春的企盼。伴随着欢快的锣鼓,由新疆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第六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1月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红山公园拉开大幕。与此同时,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丝绸之路滑雪场也启动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活动。阿勒泰、喀什、哈密等新疆14个地州(市)也同时开展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系列活动,以此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文化内涵,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冬季旅游发展...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春节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散落在田间地头的非遗项目也因各类展示展演活动的举办慢慢走进现代生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热潮。“捏面人”“写福字”“剪窗花”“画糖画”“扭秧歌”“看小戏”……这些记忆里的年俗年趣儿,在传统的手艺绝活中鲜活起来,勾起了人们心目中最为浓烈的年味儿。1月26至27日,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承办的“金猪贺岁,书福迎春”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文馨苑小剧场及其附属展示空间成功举办。作...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1月22日,由新华社瞭望智库和《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举办的“振兴中华老字号路径探索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工信部、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老字号品牌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振兴策略、助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老字号”是指年代比较久远,有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良好声誉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老商号、老品牌。目前,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中华老字号是好品质、好技艺的象征,是工匠...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五成国家级非遗手艺、超七成(近800个)中华老字号登上淘宝,去年淘宝用户人均购买非遗、老字号商品超过2件,五成用户购买金额超过300元,其中80后、90后消费者占比超过七成,年轻一代已成为传统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据新华社报道,新华社瞭望智库日前举办的“振兴中华老字号路径探索研讨会”上,一组新近发布的传统文化消费数据引发了与会者热议。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传统文化消费总体上已呈现衰微之势,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特别是一些非遗手艺及其产品,不少人感觉似乎已经到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刚进入寒假,中国印刷博物馆便启动了一项颇有新意的非遗体验活动:邀请孩子们在春节来临之际,亲手刷印《金榜题名》年画,预祝2019年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这美好的寓意一经发布便吸睛无数。近年来,一进入寒暑假,这种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由各地非遗保护中心、博物馆、教育机构、旅行社等举办的非遗游学、研学相关体验活动,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大江南北次第展开,并因其与旅游、传统文化相关联,颇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渐呈蓬勃发展之势。随着“非遗”渐成社...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