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12)
机构
(2)
政策
(223)
资讯
(4736)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299)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太谷县 中药传统制剂,主要指丸、散、膏、丹,此外还有酒剂、锭剂、胶剂等等,每一种剂型都有一套传统制剂工艺,结合某些产品,还有一些特殊的制作方法。随着时代发展,中成药的制作有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传统制剂方法并未全部淘汰,其中某些传统制剂方法,仍然是中成药制作的最佳选择,尤其是某些名牌中成药、处方保密中成药、含有贵细中药成分的中成药,在“老字号”企业生产时往往沿用传统制剂方法。 中药传统制剂方法保...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药协会 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几千年以来,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方法与技术,而且也形成了一套传统的炮制加工工具。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是中国所特...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几千年以来,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方法与技术,而且也形成了一套传统的炮制加工工具。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是中国所...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贾氏点穴疗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贾氏点穴疗法作为一种中医诊疗法,是现存为数不多的点穴流派之一,流传区域包括山东和广东地区。山东崂山是贾氏点穴疗法的发源地,崂山点穴医院为贾氏点穴疗法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后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积累、创新,其发展重心自北南迁至广东省深圳市。 贾氏点穴疗法理论根植于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学说。医者根据不同病种和病情,在患者体表适当的穴位或特定刺激线上,用手进行不同手法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促进体内的气血畅通,使已经发生障碍的功能活动得以恢复。该疗法的点穴手...
查看更多
中医诊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诊法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中医诊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辨别证候,对疾病作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中医学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诊断疾病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实物,体现了鲜明的中国
传统文化
和地域特征。 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鹊)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黄帝内经》根据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理论...
查看更多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是基于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产生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的一种医学知识。中医生命与疾病的知识起源于传说中的远古黄帝、岐伯时代,以《黄帝内经》为标志的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体系的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医生命与疾病知识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疾病与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则治法、五运六气等内容。 中医学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生命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等外界环境...
查看更多
古建筑修复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白塔的木匠,五屯的画匠”,这是流传于大西北的一句民谚。永靖白塔木雕古建筑修复技艺是融合传统工艺与地域特色,展现西北建筑风格与历史文化底蕴的
传统文化
表现形式,主要流布于永靖县三塬镇,岘塬镇,盐锅峡镇新源村、朱王村、陈家村,西河镇沈王村、红庄湾村,杨塔乡等地。 永靖白塔乡自古出工匠。千百年来,甘、青、宁、新、川、陕、藏、蒙等地的名刹古建,白塔乡匠人多参与其中,如青海塔尔寺,四川拉茂寺,新疆督统署,甘肃五泉山、拉卜楞寺等,千百年幸存下来的都成了省级、国家级文物...
查看更多
传统制糖技艺(义乌红糖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是以浙江省义乌市本地所产的青皮糖梗为原料,用木车牛力绞取蔗水,用铁锅熬制红糖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源于浙江省义乌市,主要流传于义亭镇、佛堂镇及其周边地区,影响辐射至我国江南地区。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的产品主要为传统义乌红糖以及红糖麻花、红糖酥饼等衍生品。义乌红糖古法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选料、榨汁、煎熬和风干4个工艺流程,包含2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制糖师傅凭实践经验,以察言、观色、手感、味觉、舌试等方式进行掌握和控制。这一技艺的特征在于:使用独...
查看更多
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姜思序堂国画颜料、书画印泥,是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
传统文化
用品,在中国文房“四宝”中享有特殊盛誉。 明清以来,苏州吴门画派名人辈出,传统中国画颜料的需求增大。明末清初,阊门都亭桥开出了一家制作传统颜料的姜氏“思序堂”店铺。由于其品种较全,选料讲究,研漂精细,制造精良,近代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等著名画家不少传世名画上运用的颜料,多出于姜思序堂的乳钵之中。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的生产原料可...
查看更多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静安区 旗袍源于清代旗女之袍,辛亥革命后,满族旗袍多被旗女弃用。20世纪20年代后才略有恢复。但这时的旗袍在款式、裁剪方式、穿着对象上都产生了质的变化,因发生在中西服饰文化交汇的上海,故又称之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吸收西式裁剪方法,开身、收腰,均表现女性体态曲线。同时,海派旗袍已从传统的贵族旗女袍服演变为平民化的女性时装。 龙凤旗袍是海派旗袍的精华,是沪上海派旗袍手工制作工艺的正宗传承者,至今仍保持海派旗袍...
查看更多
1
465
466
467
468
469
74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