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岁时节日
2017.05.02
论坛
岁时节日,是传统中国人关于年度时间节点的专属概念,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岁时与节日连称,是同义反复,如果是对举,岁时与节日在时间节点意涵上分属不同的历史阶段,岁时是早期的以自然时序为核心,节日是后来的以人文时序为核心。如果以历史时代为界的话,汉魏以前属于岁时的时代,汉魏以后是节日的时代。  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生计方式与人文传统,催生了中国民众特有的时间观念,这种时间观念的表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本周的关键词是传承。这周被艺术界热议的除了贝聿铭百岁生辰和辛迪·舍曼、克里·詹姆斯·马歇尔、大卫·阿贾耶三位艺术家登上“《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百人榜”外,还有不少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如“非遗进清华暨佛山传统工艺振兴论坛”将在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举行,“民间非遗传承人走进大学校园”等活动。    日前,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对于非遗的传承,很多是依托于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原标题:西藏“非遗”生产性保护实现双赢 文化传承有抓手 脱贫致富有路径  西藏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拥有数百项国家与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精巧绝伦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的藏医藏药……但长期以来,许多“非遗”产品不被市场认可,使得传统技艺陷于传承困境。  2012年,西藏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在西藏林芝市率先试点。这个项目通过生产性保护的模式,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产品定位为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打开市场的同...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图1:黄先有  黄先有,研究生学历,副研究馆员,曾任职于安徽艺术学校、省庐州艺苑、省文化厅机关服务中心、省艺术研究院,现任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培训期间,学员随同培训师一起进行非遗保护田野调查,模拟清单制定流程。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高校的培育土壤,更离不开相关领域教师与研究者的不懈努力。4月17日至26日,由文化部非遗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主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师资培训履约班”在江苏苏州开班。参训的百名学员覆盖了参与2017年度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78所高校...
查看更多
论坛
     2017年4月21日,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上,发表《关于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重要讲话。     他指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瞩目成就,正在迈上新的台阶。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4月21—22日,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高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进行主旨发言。  项兆伦表示,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贯穿遗产认定、保护和传承的始终。传承人的传承和实践能力,直接关系非遗在环境变化中的可持续发展。非遗的传承人和所有人一样,都有学习新知识的权利。保持民间艺术的特色与传承人学习掌握新知识不是对立关系。民间知识和技艺是在长期...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4月20日上午,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挂牌仪式在玉树州康巴艺术中心大厅举行。   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以玉树市为核心区,辐射周边藏族分布的广大地区,将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为重点展开保护。通过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藏族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整体性保护,完善传承人的发展和保护机制,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最终实现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北京电台记者王雪梅(右)采访古琴艺术传承人王鹏(供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回首繁华如梦渺”,京剧《锁麟囊》的这句唱词,道出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盛时丰姿的当下命运:很多非遗传承人已届耄耋之年,很多非遗项目后继无人、濒临失传。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看到了社会转型时期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凸现的巨大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担起了广播媒体诠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举全台之力策划制作了大型报道《非遗时光》,至今已播出70余期。    精心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座谈会现场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政策制定,根据广东省政府工作要求及省文化厅工作部署,2017年4月19日上午,广东省文化厅组织召开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座谈会,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专家代表、广州市和佛山市代表、企业代表等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议由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