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霍庆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生,天津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有为霍氏杨柳青年画第六代传人,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酷爱年画艺术。他6岁开始随父亲霍玉堂学习彩绘,10岁学习勾描、印刷,12岁学习刻版,16岁学习裱画。20世纪80年代开始,霍庆有便与父亲一起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寻找到百余种有价值的版样和老画,填补了杨柳青年画佛学类作品的空白。1993年,霍氏全家恢复“玉成号画庄”。他是杨柳青年画业内为数不多的集勾、刻、印、绘、裱技艺于...
查看更多
冯庆矩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天津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2005年被聘任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冯庆矩1960年考入天津荣宝斋,在天津德裕公画社、天津荣宝斋、杨柳青年画工场合并而成天津杨柳青画社后,他师从张兴泽、潘忠义,前者以粗活见长,后者擅画细活。冯庆矩将两位师傅的风格有机融合,很好地传承和诠释了将农民画、文人画、西方绘画合为一体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他在色彩运用上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如水笔晕染法、粉脸渲染法、醒...
查看更多
王文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生,天津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王文达1960年考入杨柳青年画工场“年画训练班”。天津杨柳青画社成立后,受教于技艺精湛的刻版师肖福荣、李长江先生。王文达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同期学员中以传承完整、兼容并蓄、创作与工艺相结合脱颖而出。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于1962—1966年期间,在天津新华夜大美术专业学习;1990年,他参加天津美术学院补习班学习一年。他始终坚持学习各工种所长,融合、提炼,达到出神...
查看更多
马习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9年生,河北武强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强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家。1975年在武强画厂学习画版镌刻技艺,师承刻版技师孙惠荣,同时配合高级工艺美术师路治国先生创作武强木版年画;1980年任刻版技术员;1986年调入武强年画博物馆;199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199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1999年任武强年画博物馆副馆长。至今他从事木版年画刻版、印刷、创作及年画研究三十余年,作品...
查看更多
杨洛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7年生,山东杨家埠村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他生长于年画世家,是杨氏杨家埠年画的第十四代传人。1951年,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个人的努力进取下,掌握了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的全过程,对刻版尤为擅长。1952年至今,他在杨家埠同顺德画店制作木版年画;1989年至1993年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从事年画画版雕刻表演。他的雕刻手法纯熟,造型夸张,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形象古拙...
查看更多
吕臻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3年生,山东高密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密扑灰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吕臻立系高密扑灰年画吕氏画派第六代传人,自小师承家艺,深得祖上真传。他1976年在县文化馆跟随焦岩峰老师从事年画创作;1983年开始从事扑灰年画创作,并教授了几名弟子。他创作年画先打腹稿,然后用柳枝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他绘制的扑灰年画秉承传统题材风格,并在色彩、人物线条等方面,借鉴吸收国画的绘画技巧,大胆创新。历经几十年精心绘画实践,博众家之长,逐...
查看更多
郭泰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6年生,河南开封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13岁到开封“云记”门神店做学徒,三年出师,独自开店,店号“泰盛”。20世纪60年代刻印了大批反映现实生活内容的新年画;70年代末,开封成立朱仙镇年画社,他担任古版年画社研究室副主任。他以精湛的木版年画设色、制作技艺,抢救、搜集、整理濒临灭绝的传统民间艺术。郭泰运制作木版年画已有七十个春秋,他印制出的年画传神、整洁,色彩搭配艳丽而不失庄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是...
查看更多
钟海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生,2009年去世,湖南隆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头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1934年至1943年在滩头随父亲学徒;出师后与父亲共同经营“成人发”年画作坊;1954年与妻子高腊梅独立经营“高腊梅”年画作坊。1955年公私合营,钟海仙因有一技之长而进入滩头镇染纸社当工人;“文革”时期,钟海仙被迫停止了年画制作,他从“成人发”年画作坊继承的八十多块画版,也大都被付之一炬。1988年退休后,他又重拾老手艺。他精通木版年画制作技法...
查看更多
李咸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生,2010年去世,湖南隆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头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李咸陆是家传滩头木版年画制作的第三代传人,14岁起随父亲李楚北学艺,并在父亲经营的“金玉美”年画作坊做工。之后由于“文革”等历史原因,一度中断年画制作,1988年从工厂退休后恢复生产。他技艺纯熟,掌握滩头木版年画整套雕版、印刷、设色等工艺,是目前滩头地区为数不多的资历最老、技艺高超的年画艺人之一。
查看更多
冯炳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生,广东佛山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是家传佛山木版年画制作的第三代传人,1949年开始随父亲学艺,学习了木版年画的开纸、套印技艺。后来苦于没有同行的配合,他便开始自己摸索和钻研年画制作的其他工序,如今他已经能够独立将木版年画的整套制作工艺完成,是广东全面掌握传统佛山木版年画工艺的代表性传人。他制作的年画产品十分丰富,有简单的木版单色画、色彩鲜艳的木版套印画以及大型繁复的木版印线手绘神像画,富有岭...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