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1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四   立夏 立夏
搜索
要闻
正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五牛更象——陕西非遗印象展”于12月6日迎来了悉尼大同中文学校50余名师生和家长前来参观和体验陕西传统文化。 “五牛更象——陕西非遗印象展”由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与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陕西文一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以“巧夺天工”“秦韵天籁”“秦人匠心”“关中记忆”“魅力体验”等五大版块展出泥塑、皮影、刺绣、秦腔、耀州陶瓷等100多件独具特色的陕西非遗传承人作品、影像作品以及20多幅精美的陕西旅游图片,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举措。自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非遗保护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以来,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已有178个,表明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成世界共识。中国政府也不例外。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 传统手工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是一种相对独立存在的文化形态。它既不完全等同于过去的工艺美术,也不同于现在的设计艺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材料经验为基础,以心手协调实现认知,作用于工艺技术动作行为,延伸至工具,延展人的肢体和行为功能。这种“以行为方式为主要传承途径”创造性的手工劳动,累积形成了厚重的传统,通过父子(婆媳)传承、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作坊传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项目:荥阳油纸伞制作技艺 保护级别:省级保护名录 传承人:郑映海 保护级别:省级保护名录 地点:腾冲县固东镇荥阳村 荥阳村的纸伞历史已有近300年,最初从四川传入,又因村外遍产芦苇和毛竹,当地村民因地制宜,用家门口的天然财富做起了纸伞、藤编、竹编的营生,大多以生活品为主,等在赶集的日子里出售。荥阳村过去80%的村民都习得一手纸伞和竹编手艺,劈竹声不绝于耳,而且大多为世传,产品一度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文化和旅游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科学立法 加强法规供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条件...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四川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藏、羌、蒙古、回、汉等多元民族与多元文化的汇集地。千百年来,在黄河流经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高原群山间,时常回响着高低起伏、铿锵有力、婉转悠扬的民歌声。 循着歌声,走在川西的黑水、松潘和茂县交界处,来到一块三角区域。岷江、黑水河和热雾河把该地区隔断在崇山峻岭之中,宛如孤岛,有人称其为“复音孤岛” “复音孤岛”上人们以歌代文 “地里种庄稼太辛苦了,‘女神’就教会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这里是景德镇。 古朴,厚重,时尚,开放。 3万多名陶瓷爱好者八方咸聚,塑造了全国特有的“景漂”现象;5000多名“洋景漂”慕名而来,令江西景德镇四处洋溢着国际范儿;陶溪川、名坊园、三宝瓷谷等街区林立,现代瓷器的“光与影”赓续着古老的窑火传奇。 2019年8月,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批复,千年瓷都种上了传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张菊花正在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濒临失传的老花样绣法。通讯员 鲁磊摄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一个并不起眼的展厅吸引了近万人参观,许多观展客商当即表示合作意向却遭婉拒,其展品最后还一举夺得了非遗节“‘太阳神鸟’最佳展览奖”桂冠。这个展厅展出的究竟是怎样的展品?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记者近日慕名来到了川、陕、甘三省交界的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探访大巴山深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
查看更多
要闻
(摄影/图:UNESCO | 中国民俗学网 )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仍将召开政府间委员会年度会议,并首次全程以线上形式举办。会期为12月14-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Audrey Azoulay)将出席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的开幕式。委员会主席兼牙买加文化、性别、娱乐和体育部长格兰治(Olivia Grange)将出席开幕式,并主持会议期间每天13:30-16:30...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总体工作思路,充分践行非遗资源活化,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今年启动开展“全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策划工作。经过精心策划,全省首批3条广东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现面向社会发布。 首批3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涵盖广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阳江、茂名、湛江8个地级市,线路策划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纽带,分别策划了“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沿海经...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