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吕月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1月生,浙江省新昌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昌调腔代表性
传承
人。1957年考入首届新昌调腔艺训班,师从老艺人王依凯和潘永乾,学习司鼓。进入剧团后担任乐队组长,同时兼调腔剧目唱腔记谱及刻印工作,后任作曲。司鼓时节奏准确严谨,文戏稳而不温,舒展细腻;武戏强而不火,洒脱明快。作曲能准确体现调腔剧种特征,在唱腔设计和音乐创作过程中,注重返本开新,创作出新的唱段。1988年,参与编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浙江卷》,完成了五卷《调腔音乐集...
查看更多
马蓝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6年2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1948年进入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先后更名为西北民众剧团、西北戏曲研究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师承秦腔名家李正敏、韩盛岫,并受何振中、杨金声、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宋德珠等名家指导,主攻青衣、花衫及刀马旦。演唱以情带声,表演细腻大方,代表性剧目有《赵氏孤儿》《白玉钿》《宇宙锋》《昭君出塞》《大家喜欢》等。在《游西湖》中扮演李慧娘,一口气可吹火一百零八...
查看更多
卫赞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12月生,陕西省华阴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1948年进入西安尚友社学艺,1952年进入华阴县新中社学艺,师承李桂芳、贺银亮等秦腔名家,主攻文武小生。代表性剧目有《黄鹤楼》《长坂坡》《夜战马超》《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迄今为止共演出传统戏、现代戏一百余出,导演传统戏、现代戏四十多出。嗓音明亮高亢,表演干净利落。陕西省电台曾录制专题节目《卫赞成谈声腔艺术的提高》。代表性剧目有《激友》《卧薪尝胆...
查看更多
窦凤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9年3月生,甘肃省宁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脉络以窦家班家传为主,又向沈爱莲、肖玉玲等名家问艺,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戏路宽广,正、小旦均相当出色。在演唱技巧、行腔、润腔、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出色,声腔中的托腔演唱尤为独到,成名作《斩秦英》《龙凤呈祥》《斩窦娥》等剧目在当今秦腔界首屈一指。多次参加全国性演出并获奖。活跃在甘肃戏曲舞台上的中青年旦角演员多出自其门下。
查看更多
栾德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6月生,河北省井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自幼酷爱戏曲艺术,1956年考入井陉县晋剧团,主攻丑角,勤学苦练,文武兼备,独具一格。《挡马》中的焦光普、《三岔口》中的刘利华、《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潇湘夜雨》中的刘仁、《三关点帅》中的穆瓜以及现代戏《龙马精神》中的梁斗等角色,都演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深受观众欢迎。自创了“帽尖、肘尖、脚尖耍佛珠”“帽翅、鼻胡同时耍”“双翎并立”等特技,并将它们毫无...
查看更多
贾炳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10月生,山西省榆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
传承
人。自幼喜爱晋剧,15岁辍学进入剧团,先后拜王德胜、赵廷杰为师,学打鼓板。能熟练地为三百余出剧目司鼓,曾为丁果仙、程玉英、郭兰英、郑雅楼、刘芝兰、王银柱、王爱爱、程伶仙、白桂英、王万梅、史桂花等近百名老、中、青戏曲名家司鼓。1975年调入晋中艺术学校任教,其间仍坚持从事打击乐的创作与设计,出版了《晋剧打击乐》《晋剧传统锣鼓通谱》等著作。授徒无数,正式拜师的有二十七名...
查看更多
王万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3月生,山西省榆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
传承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幼热爱晋剧艺术,13岁“闹票”时与父亲合演《二度梅》。14岁考入晋中晋剧团,师承晋剧程派创始人程玉英,主攻青衣。在老师亲授下,先后主演了三十多部程派剧目,有“小程玉英”之称。冲淡了晋剧脑后音“二音子”,改为口鼻共鸣的胸堂音,削弱“梆子系统”高锐刺耳的激弦促节,趋于柔韧隐约的意境,塑造出淑女娇娥的音乐形象(翁偶虹语),另外在水袖、帽子、勾...
查看更多
何小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3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师从晋剧表演艺术家康翠玲。1976年考入商都县晋剧团。1983年调入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晋剧团。1991年调入呼和浩特市晋剧团任领衔主演。2008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先后主演《满都海》《卖妙郎》《泪洒相思地》《打金枝》等剧目。掌握晋剧青衣的表演技艺,舞台形象清新,在晋剧音乐中融入蒙古族音乐元素,丰富了晋剧声腔创作,塑造出多个年轻女性形...
查看更多
阎建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7月生,河北省沧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北梆子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受乡风熏陶,10岁已是当地闻名的小老生。后拜一代宗师银达子为师学习老生戏,向北路梆子名家董瑞喜(艺名盖七省)学习小生戏。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借鉴姊妹艺术,丰富了河北梆子唱腔。同时将“翎子功”的甩发、翎子、翅子、髯口、马鞭等各种表演技巧运用到角色演绎中,《忠义侠》《杀驿》《小宴》等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逼真、动作优美。1986年,排演新...
查看更多
苗文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5年1月生,河南省西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桑派)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豫剧大师桑振君,主攻青衣、闺门旦,特点是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清丽,继承了豫剧桑派艺术“字乖韵巧、委婉俏丽、百句不竭”的演唱风格。代表作有《打金枝》《对绣鞋》《桃花庵》《朝阳沟》等。整理录制了豫剧桑派的经典剧目和唱腔,同时还收徒传艺,先后收桑玉瑞等六名弟子传授豫剧桑派艺术。2001年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查看更多
1
701
702
703
704
705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