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王建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10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白纸坊太狮)代表性
传承人
。传统舞狮国际裁判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982年拜白纸坊太狮第六代传人刘德海为师学练舞狮、武术,成为白纸坊太狮第七代
传承人
。掌握全部舞狮套路和技巧,表演功底扎实,风格细腻传神,表现狮子跃、扑、吼,欢、美、怕、惊、卧等动作,形神兼备。1997年参加中国龙舞运动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龙狮锦标赛,获“北狮王”称号。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庆...
查看更多
黄焯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0年6月生,2017年11月去世,广东省中山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醉龙)代表性
传承人
。8岁起即随祖父黄万英学习龙狮武术,后随父亲黄干南深入研习龙狮技艺。融汇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运用醉拳的套路,结合醒狮的舞步进行表演,凸显酒醉后舞醉龙的形态,达到“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的神奇境界。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丰富表演经验,技艺全面,造诣甚高。在当地社区悉心传授年青一代醉龙舞表演技艺,积极推动醉龙舞的传承与发展。
查看更多
杨书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5月生,2009年4月去世,江苏省溧水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龙(骆山大龙)代表性
传承人
。骆山大龙第三代传人。自幼随父学习舞龙,了解龙会的全部组织程序,以及龙灯起草、祭神、落草等步骤。骆山大龙活动自1945年以后曾一度中断,在杨书范等人的极力倡导和积极主持下,1983年、2005年两次恢复。2005年被推举为龙会会首。在担任会首期间,积极筹措资金,保证龙会活动正常开展。还积极开展传艺活动,组织龙会成员参加大型文艺演出及各种...
查看更多
费土根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1月生,上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舞草龙)代表性
传承人
。自幼学习竹编技艺,会制作竹篮、竹筐、竹匾等农具。20世纪70年代跟随草龙传人孙岳贤学习草龙舞、水族舞、滚灯舞等活动道具的制作。1987年参加叶榭文化站组织的滚灯、草龙制作队。二十年来一直参与设计制作滚灯、草龙,并对制作工艺加以改进,使之适应各种舞蹈条件的需要。全面掌握包括舞龙祭祀仪式在内的舞草龙的整体程序,并带徒授艺,在周边乡镇有一定影响力。
查看更多
郑玉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2月生,河北省曲周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舞(曲周龙灯)代表性
传承人
。自幼酷爱民间文化,12岁时开始学习舞龙,17岁接龙头表演,21岁开始学习龙灯制作。不断钻研龙灯的制作和舞龙技艺,并加以创新。每年在农闲季节或节假日组织龙灯制作和舞龙技艺培训、表演。2005年以来,多次带领东街村的龙灯表演队参加中华龙文化节、文化艺术周、中原民间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积极组织培训班,传授龙灯制作和表演技艺,培养了一大...
查看更多
姚大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7年7月生,山东省济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济阳鼓子秧歌)代表性
传承人
。出身于鼓子秧歌世家,耳濡目染,从小就学会了秧歌的各种动作。所表演的伞头为老者扮相,穿着大褂,胡须飘胸,一手握伞,一手持巾,神态慈善安详,步伐沉着稳健,动作潇洒老练,颇具看头。曾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各种民间艺术演出,进行文化交流。2005年率队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比,获民间艺术表演奖。一直专注于鼓子...
查看更多
贺俊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1月生,2012年9月去世,陕西省绥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秧歌代表性
传承人
。陕北秧歌中南路秧歌(武场子)的代表性人物。9岁起每年春节期间跟随邻村秧歌队串村演出,13岁开始独立表演陕北秧歌中二人场子的包头角色。主要继承了当地著名包头艺人刘培雄的表演风格和套路。主要表演二人场子、三人场子的男扮女装戏,还擅长担任伞头唱秧歌。在继承传统表演技法的基础上去粗取精、不断创新,提升了“扑面照镜”“摇扇移步”“抖扇闪腰”“搭扇含羞...
查看更多
耐代吾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蒙古族,1938年6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代表性
传承人
。技艺源自家传,自小随祖母乌兰杜代、父亲奥马、母亲哈日阿学习,能熟练演奏托布秀尔12种经典弹法与曲目。演奏技艺精湛、娴熟,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民间具有广泛的声誉与影响力。曾多次参加疆内外大小型文艺会演,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专题节目。参与托布秀尔音乐剧讨论策划、编排等活动。弹奏的托布秀尔套曲入选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的唱片《博乐神韵·新疆蒙...
查看更多
邱少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1年6月生,湖南省浏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浏阳文庙祭孔音乐代表性
传承人
。9岁时进入浏阳礼乐局,学习祭孔古礼乐舞。在陶镇奇先生教诲下,学习了古舞干戚舞和羽籥舞。1944年以后,在以刘蒲仙先生为首的众乐教习熏陶下学习吹箎,以后连续十年祭典中都是乐班中的吹箎手。20世纪60年代,曾重新复制整套古乐器,搜集整理出整套古乐谱、舞谱,为浏阳市文化馆出版的《浏阳古乐》一书提供了大量详尽的资料,也为浏阳市博物馆提供了改造文庙以及恢复古文庙原...
查看更多
艾日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48年1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斯尔代表性
传承人
。出身于音乐世家,祖父拉格瓦罗木是寺庙乐师,父亲班吉拉嘎齐是当地著名的民间艺人。自幼师从父亲和师父扎木彦苏荣、宾巴等人学习察哈尔传统器乐合奏阿斯尔,系统地传承了阿斯尔的全套曲目和演奏技法。在从事文艺工作近五十年时间里,一直搜集、整理、研究阿斯尔艺术。多年来,经常为锡林郭勒盟各专业文艺团体和社会阿斯尔乐团进行辅导培训。2013年率镶黄旗阿斯尔艺术团参加第五...
查看更多
1
740
741
742
743
744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