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地方新闻
3月21日至25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周口市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活动在河南省鹿邑县举行。 此次展演活动依托河南省非遗项目“老子生日拜典”举办,其间,部分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了集中展演。河南省豫剧院一团、河南省豫剧院二团、河南省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濮阳市罗卷戏剧团受邀参演,奉上豫剧《五世请缨》《清风亭上》,太康道情《黎明小城》《王钝》,濮阳市罗卷戏《太原府》等12场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Index of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ISI指数”),是浙江省根据某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情况,利用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出来的统计数据,是用来衡量某地区非遗保护情况的指标,涉及名录体系、保存保护、传承传播、事业保障、队伍建设、工作创新等6个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该指数开展全省各地非遗保护发展综合情况的...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中,民俗学在发展。其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与民俗学科的研究相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与民俗学科的要旨都是传承。研究民俗学的意义与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一致的。民俗学的学科理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将促进民俗学科的发展,而且利于中国今后的文化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俗学挣脱了“左倾”政治的窠臼和所谓“四旧”的思想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今年“五一”重新调整为小长假的消息一出,相信不少人已经把制定出游计划提上了日程。假期去哪玩?玩什么?随着旅游成为大众幸福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出游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看山看水,而要感受目的地不同形式的文化与风俗,体验当地居民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传承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旅游市场也自发地关注到“非遗+旅游”的市场潜力,包含非遗元素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不断涌现。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非遗+旅游”迎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万物生长。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万坪镇杉木村,胡廷贤正与徒弟坐在自家门前,全神贯注地编织土家族传统竹编,一根根粗细不同、金黄或靛蓝的竹丝条在指尖灵活穿梭,精美的图案转眼就被编织出来。 “制作土家族竹编用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刀、斧等工具,从老人到小孩,这里人人都会些竹编活。”54岁的胡廷贤是湖南省省级非遗项目湘西竹编制作技艺传承人,凭借高超的手艺和敢于创新,他将万坪镇的竹编带向了全国各地。 万坪镇位于...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了推动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让孩子们从“小故事”中领悟“大道理”,首届江苏省“话运河 说非遗”少儿民间故事讲述大赛3月20日开始报名。本次大赛面向江苏全省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全程以“互联网+”助力,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推广。 本次大赛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优漫卡通卫视、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故事选材要求是江苏省大运河沿线各地流传的、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民间文学,包括名人故事、历史典...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3月19日至21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联络员培训班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来自云南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非遗保护单位的17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旨在提升基层非遗保护单位工作人员的网络媒介素养,把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打造成一个讲好云南非遗故事的新窗口,让普通百姓更多地了解云南丰富的非遗资源,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培训期间...
查看更多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作为与传承同等重要的保护措施,近年来成为了传媒、教育、公益、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广泛参与的社会事项。其中,作为向公众阐释文化遗产、实现信息与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展示场所的兴建成为了非遗保护乃至传统文化振兴的一个热点。但是,“传统博物馆”模式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间的分歧由来已久,“远离真实”“固化遗产”等论点不绝于耳,特别是对于以维系生命力为保护目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无形性、动态性、时空性等特征,决定了可视化媒介、体验性展项以及“虚...
查看更多
人物
竹林叠翠、清泉淙淙,庄富泉的造纸厂就坐落于此。磨浆、抄纸、晒纸、裁剪、包装……一道道造纸工艺井然有序地运作着。看着眼前的一切,庄富泉却有些感慨,“现在富阳的造纸业已经大不如前,许多人都放弃了,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不能丢。” 庄富泉正在制作竹纸(摄影:彭晓霞) 64岁的庄富泉是浙江富阳人,其所谓的造纸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纸制作技艺,该技艺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唐五代时期中国出现竹纸始...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非遗工作坊在上海杨浦诞生,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许宁昌 摄 今后,江湾面花、京剧脸谱制作、麦秆画、微雕、杨浦社区布艺画、杨树浦大龙灯等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将在双休日走进非遗工坊,展示作品,与普通民众互动,把并教授技艺。 23日,非遗工作坊在上海杨浦诞生,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济大学的留学生们成为了杨浦非遗工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