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摘要】溯循历史的轨迹,传统手工艺一直都是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反映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然而,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手工艺一度与社会生活相分离,一些强调艺术品化和投资收藏的认识及思路尚未使传统手工艺根本上脱离当前面临的困境。远离生活,必然会进入对传统手工艺认识的误区,无法完成其本应有的现代转化,也会导致“非遗”保护目的与手段的偏差,从而影响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生存、传承与发展。要实现自主生存及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传统手工艺需要再次完成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外立面 近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落成开馆。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新馆首个重磅展览“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携1298件(套)珍品精彩亮相。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三五”期间决定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设施,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审美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京绣作为清代的宫廷刺绣,以雍容华美著称于世。随着封建体制的瓦解,京绣技艺从宫廷转向了民间传承,传承人主体也由男性转为了女性。以“京绣”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秀花为例,其技艺为家传,在系统化的技艺实践中秉持着传承人的责任与信念以“守正创新”。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变迁中,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已对京绣技艺的保护给予了重要的支持,但是其传承及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融合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亟待社会公众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群策群力...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新疆是个好地方——第九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启动仪式现场。(摄影:张尚坤 央广网发) 1月21日上午11时,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上锣鼓喧天,虎跃龙腾,热闹非凡。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第九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为“非遗巴扎”5家单位代表颁牌。(摄影:张尚坤 央广网发) 启动仪式上为“2022迎新春...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的有关要求,落实中宣部、文旅部关于“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2022年辽宁非遗迎新春展示展演系列活动,将于2022年春节期间开展,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燕京八绝”。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内景。(供图: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 北京,拥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与800余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这里包罗如繁花般的人文胜景,也吸纳着来自天南地北的奇人工匠。明代,为了满足庞大的统治集团的生活所需,朝廷相继设置了管理宫内事务以及为宫廷服务的十二监、四司、八局,称“二十四衙门”。其中,御用监专职负责造办宫廷生活用具。到了清代康熙初年,为满足皇室日常生活和礼仪需要,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一针一线绣出多彩图案,一枝一草编织精美用具,一刀一锉制造各族乐器,一歌一舞演绎厚重文化……10月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办的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乌鲁木齐落下帷幕,为期6天的展览共吸引了来自对口援疆19省市的115项非遗项目和新疆14个地(州、市)的94项非遗项目以及部分传承人参展。据统计,本次展览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超2万人次,线上直播浏览量达5000万人次。 本次非遗展内容丰富、气氛热烈,有各地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爷爷,这个是花瓶吗?您是用什么材料编的呀,我可以学一学吗?”在第16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非遗展区,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熟练地把柳条编成形态各异的造型,吸引许多观众围观。 这位白胡子老爷爷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沭柳编山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进邦,通过博览会这个平台,他把临沭柳编制作技艺带到义乌,让大众感受非遗魅力。 “临沭杞柳栽培和加工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种独特的非遗技艺。”杨进邦说,“像这种比...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新生代传承人群是非遗传承的主体之一,也是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坚,其传承实践能力是非遗能否保持生命力的关键。为提高广州非遗新生代传承人群的展览展示能力,讲好自身故事,提升广州非遗展示自我与宣传的能力,培养展览人才基础,根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双方战略合作五年工作规划,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于2021年9月24日至29日在北京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举办“广州非遗策展人才研培班”。 名家汇集...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木雕小器作制作技艺是受宫廷、士风影响产生的传统手工技艺,是北京宫廷木雕艺术代表之一,亦称“小器作”或“巧器作”,从皇家宫廷造办处流出并传播,以原北京市崇文区(现属东城区)、宣武区(现属西城区)为主要生产地区。北京木雕小器作宫廷艺术风格的形成,大致发轫于辽金,奠基于元,成就于明,兴盛于清,在当代继续发展。 小器作是从建筑木雕、家具制造中分离出来的木作行业,所用工具更小,雕时多用巧劲;器物造型也追求奇巧、精美。北京木雕小器作制作技艺主要用于制作小件木器,包...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