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活动在北京恭王府举办
要闻
现场展示的皮影精品 原标题: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携400多非遗精品亮相 11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西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三山湟水间·花儿与少年”青海西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示月活动,23日在北京恭王府开幕。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项目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满 本次展示月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
查看更多
百戏盛典引发戏曲热
要闻
11月23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圆满落幕。百戏盛典连续举办三年,现场观众人数达11万人次,网络直播观看量超1.5亿人次,新浪微博累计阅读量超7.2亿次,抖音播放量超4.2亿次。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已成为全国戏曲传承保护发展的重要活动平台和鲜明文化标识。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三年来,围绕“剧种”这一核心要义,组织开展了剧目展演、专家研讨等系列活动,成功锻造了“百戏...
查看更多
传承千年的荣昌夏布“涅槃重生”:让“非遗”回归生活
专题报道
起源于汉代的荣昌夏布,有着一千多年历史。汉代称夏布为“蜀布”。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时期,荣昌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被称“筒布”“斑布”,是贡布。2008年,“荣昌夏布织造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麻漂白、绩纱挽麻团、牵线、穿扣、刷浆、织布、漂洗整形、印染等工序,历经千年历史积淀,依然是荣昌夏布生产绕不开的主要工艺流程。 在荣昌的易合夏布车间里,工人们从麻秆开始,浸泡、打麻、穿筘...
查看更多
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实现“大团圆”
要闻
11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江苏昆山闭幕。 从2018年开始,百戏盛典已连续举办3年。今年,在为期42天的盛会里,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的116个戏曲剧种齐聚昆山,演出大戏22台、折子戏组台20场及戏曲晚会1场。加上前两年的展演剧种,全国348个剧种与木偶剧、皮影戏在昆山实现了“大团圆”。3年来,围绕“剧...
查看更多
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在蒙自举办
地方新闻
传统戏剧曲艺汇演  在美丽的初冬时节,红河州冬景似春华。11月23日晚,红河州大剧院热闹辉煌,红河州花灯戏《支巴笼》、文山州壮剧《千里迢迢送京娘》片段、楚雄州彝剧《文明新彝村》等8场传统戏剧曲艺精彩上演,为期4天的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在红河州蒙自市拉开帷幕。 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红河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查看更多
表演艺术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后继人才培养经验交流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
要闻
守正创新 培育人才   深入认识非遗价值 激发造血能力 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表演艺术类项目后继人才培养经验交流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 2020年11月19日,表演艺术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后继人才培养经验交流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处长许浩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综合处副处长魏波出席活动并致辞。 2012年...
查看更多
“京津冀非遗精品展”在京举行
地方新闻
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联袂举办的“京津冀非遗精品展”于2020年11月19日 — 25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为进一步展现京津冀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广大市民零距离接触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领略非遗精湛的传统技艺,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和平区文化和...
查看更多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要闻
11月21-29日,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全球的背景下,由中国民俗学会、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文学院和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如期成功举办,会议主会场设立在抗击疫情的英雄城——武汉,线下会议选择在美丽的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召开。 此次年会以“危机与抉择:疫情下的民俗与民俗学”为主题,希望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查看更多
陕西:“旧曲新唱”让更多人爱上非遗
专题报道
陕西作为文化和旅游大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既有传统技艺的传承,又有歌舞表演艺术的沿袭。近年来,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今年9月初,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等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资助、支持和指导。 老技艺焕发新活力 一群陕北汉子,头扎白羊肚手巾,腰缠大红绸带,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腾挪跳跃,动作刚劲饱...
查看更多
“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
要闻
2020年11月2日与5日,以“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古琴音乐会”为题的两场交流与演出活动分别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全国政协举行。 由田青研究员倡导的“让古琴醒来”活动,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步发展,保护工作日渐深入的情况下,对古琴艺术的创新性保护举措。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联合国项目的保护单位,在继承和发扬古琴艺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藏于我院的92张古琴大多品质优异、品相完好、传承有序,其中的珍品多被视作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