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5 星期五 农历闰六月初一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8)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50)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龙舞(潜江草把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潜江草把龙是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世代
传承
的以舞龙祈福禳灾为主的传统舞蹈。“草把龙”以舞龙的形式表现,源于先秦时期求雨的雩祭。用稻草扎制草把龙灯是稻作文化地区久远的传统,潜江草把龙灯存续着古老的荆楚遗风。清同治《来凤县志》卷二十八《风俗志·祈禳》记载“编草为龙”。乾隆《钟祥县志》卷五《风俗》记载“舞龙灯”。乾隆《荆门州志》卷十一《风俗》记载元宵节“扎龙灯”。 潜江草把龙以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为核心
传承
区域,流布于潜江市境内的水网湖区以及周边地区。相传古时一条行云...
查看更多
龙舞(手龙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手龙舞是流传于安徽省绩溪县民间的传统儿童舞蹈,起源于南宋初期。1912年至1949年在县内岭北地区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传至伏岭镇、华阳镇、瀛洲镇等岭南地区。 手龙舞由30名13岁以下的男女儿童表演。其中20名男童擎手龙,10名女童举龙珠。道具为篾制作的小龙灯。表演时,男演员剃“瓦片头”,赤上身系红围兜,下身穿马裤。女演员扎羊角辫,穿彩色短袄裤。手龙头大30公分,身长1.5米,金黄色鳞甲。龙头安装一尺长的竹柄,供演员握撑,龙尾用铁扣别在演员腰间。演出...
查看更多
龙舞(鳌江划大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舞也称“舞龙”,是在中国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影响深远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鳌江划大龙,是浙江省平阳县民众在元宵节期间,为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或庆贺丰年而创造并
传承
至今的海洋文化习俗。其主要活动区域在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影响范围遍及全县。据1925年版《平阳县志》记载,鳌江划大龙至少有百余年历史。其诞生地临江面海,因江口涌潮似巨鳌负山而称“鳌江”,是百年商埠、渔港海鲜集散地。 鳌江划大龙由当地渔民、商人、企业家选出头家,共同出资举办,保留着制作大龙、龙灯开光...
查看更多
龙舞(六坊云龙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中山市 六坊云龙舞是流传于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六坊村等村落的一种从春节“游神”传统习俗发展起来的龙舞,
传承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在古镇镇北帝庙前有一古石碑,碑文记载:“庙古已创建兰溪口,朱碑碣则自万历丙子岁迄道光在戊戌岁—龙堂之气象,人瞻桑而生恭。”这段文字,写的是在明代开始当地建有北帝庙,居民举着桑枝迎候云龙前来巡游的情景。 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二十左右,六坊村就会举行“游神”活动,村里近二百名青壮年...
查看更多
龙舞(芷江孽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富家团村流传的民间传统舞蹈“孽龙”(又称“劣龙”或“蛇龙”),是由二人表演的龙舞。表演时,一人手举用篾扎纸糊的龙首蛇身形的道具,另一人双手各持一柄篾扎的龙珠,在打击乐的伴奏下回旋起舞。过去,每逢元宵佳节,都要走村串户在各个屋场的禾坪上表演。 这种龙舞源于当地关于“孽龙”的民间传说:该龙原是南海龙王,性情十分暴烈,稍一动怒,就会翻江倒海。但它心地善良,从不损坏庄稼,并经...
查看更多
龙舞(城步吊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 流传于湖南省城步县丹口镇下团村的吊龙是一种道具制作和表演方法独特的龙舞:先用数根长、短竹片扁担和红绳分别制成“小吊”、“中吊”,再将小吊挂在中吊上,将篾扎布裱的龙节吊在小吊上,然后再用一根横起的长扁担和高2米的竹竿制成“大提”将其吊起,共制成六组。舞时将龙头和龙节连缀,每位舞者高举竹竿,在打击乐的伴奏下,由舞龙珠者引领起舞,犹如“龙”在云中盘旋,场面蔚为壮观。 每逢春节或重大喜庆活动,城步县苗...
查看更多
龙舞(坎门花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玉环县 坎门花龙是流传于玉环县坎门渔乡的一种“龙舞”,俗称“滚龙”或“挵龙”(闽南话)。过去,该舞只在海边岙口居住的从事捕鱼的闽籍渔民中流传。 花龙龙口衔珠而舞,被渔民认为是“海龙”,是“已经成正果的海里的龙”,舞花龙有着渔民“祭海”、“祈佑”的意蕴。 “吉日起档”(农历腊月择吉日扎制龙头、龙尾)、“化龙归海”(正月十八将龙头、龙尾烧掉)等,是坎门花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仪轨和风俗(龙节可以经年使用...
查看更多
龙舞(开化香火草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开化县 舞香火草龙是开化县18个乡镇中秋节期间的一种民间习俗,尤以苏庄镇富户村的香火草龙最为精彩。 开化香火草龙是用稻草扎成龙身,并插上密匝匝的香火,舞龙时点燃全部香,草龙变成火龙,在月光朦胧的夜色里,烟雾缭绕,香气飘逸,腾云驾雾,狂奔飞舞,蔚为壮观。 在舞龙前先要“祭神龙”:摆猪头香案,焚香燃烛、诵祭祠、放炮奏乐,仪式隆重。龙舞结束,要将草龙送(抛)入河流,意为龙归大海。 据苏庄镇汪氏宗谱...
查看更多
龙舞(碇步龙)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泰顺县 碇步龙是流传于泰顺县仕阳镇的一种风格独具的“龙舞”。 仕阳镇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仕水碇步”,该碇步修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长144米,共233齿,连接溪东与朝阳二村。以碇步为平台表演龙舞,始创于清嘉庆三年(1798)。据朝阳村林氏族谱记载:林氏裔孙为庆祝朝阳林氏宗祠落成,突发奇想,首创在碇步上舞龙灯,用以庆典。 碇步龙的道具用竹篾编成圆形笼子,笼外蒙布并绘上龙鳞片的图案,节节连在...
查看更多
龙舞(黄龙溪火龙灯舞)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双流县双流县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龙舞风格迥然不同。 根据龙的造型来区分,龙舞有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多种形态,龙的形态不同,其舞蹈造型和舞蹈技法也各不相同。中国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由“请龙”、“出龙”、“舞龙...
查看更多
1
947
948
949
950
951
179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