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07   星期一   农历六月十三   
搜索
越调
2018.12.14
越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邓州市      邓州越调又称“南阳大越调”,是豫西越调的代表,明嘉靖年间即以“乡戏”盛行于南阳各县及其他地区。   邓州越调多以民间的、口传的正装戏为主,唱腔有九腔十八调,以花腔点缀,高亢明亮,主要伴奏乐器以象鼻四弦为主。其表现力丰富,风格独特,长于表现哀怒、悲愤情绪,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素有“苦越调”之称。邓州越调有传统剧目369个,代表剧目有《大保国》、《三哭殿》、《长坂坡》等五十多个。在传统剧目上,以黑红花脸、四梁四...
查看更多
越调
2018.12.14
越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许昌市      越调是河南省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湖北北部、陕西、山西及安徽部分地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越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声腔音乐以越调为主,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带有中原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越调脚色齐全,包括大红脸、二红脸、文生、武生、大净、二毛、三花脸、正旦、花旦、闺门旦、浪旦、武旦、老旦等十几个行当,在表演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著名的表演流派。越调有三百...
查看更多
越调
2018.12.14
越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周口市      越调又名四股弦,是河南省古老的剧种,主要流传于陕南、鄂北、皖西、山东及河南各地,且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越调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在南阳等地流行,其后逐渐演变为专门的声腔剧种,清朝末年走向兴盛。剧种形成后,它主要以皮影越调戏、木偶越调戏和越调大戏班三种形式演出。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越调形成了五百多个传统剧目,尤以擅演“三国”而闻名,代表性剧目有《收姜维》、《下南唐》、《无佞府》、《李天保吊孝》、《白奶奶醉酒...
查看更多
大平调
2018.12.14
大平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浚县      河南省浚县是西路大平调的主要流布区,表演艺术阔放质朴,身段造型酷似社火、灯笼画、寺庙壁画,蔚为大观。传统武打戏中不乏真刀真枪,其脸谱、彩头、喷火、獠牙等更具独特风格。浚县大平调的音乐唱腔自成一家,有四百多支锣鼓曲牌,八十多种唱腔板式;在《打登州》、《御河关》等十几部传统戏里都有不同程度的(甚至有些整本戏)曲牌体音乐结构,从而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文化研究课题。   目前,西路大平调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
查看更多
大平调
2018.12.14
大平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成武县      大平调本名平调,因其唱腔音乐相对于高调(山东梆子)的音调低,故称之为“平调”,现通称“大平调”。该剧种历史悠久,流布于豫北、山东、冀南等地区。   大平调主要有三个流派,即河东平、东路平、西路平,成武县大平调即属于河东平,曾涌现出在戏曲界颇具影响的牛印合、牛印海、邵丙玉、牛光轩、马明銮等著名艺人。大平调经常上演的剧目有一百八十余出。大平调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吸收了其他剧种的精华,曲调行腔委婉动听、高亢明亮...
查看更多
大平调
2018.12.14
大平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东明县      大平调本名“平调”,又称“大油梆”、“大梆戏”,现通称“大平调”,遍及冀、鲁、苏、豫、皖五省边缘城乡,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平调早期班社较多,明清以来,较知名的班社有19个。数百年来这一戏曲剧种涌现出许多知名艺人,在群众中享有盛名。近代以来,大平调逐渐形成了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三个支派,山东东明、菏泽等地流行的大平调属于河东平调。   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板式、曲牌十分丰富,唱腔既生动又...
查看更多
大平调
2018.12.14
大平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菏泽市牡丹区      大平调本名“平调”,又称“大油梆”、“大梆戏”,现通称“大平调”,遍及冀、鲁、苏、豫、皖五省边缘城乡,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平调早期班社较多,明清以来,较知名的班社有19个。数百年来这一戏曲剧种涌现出许多知名艺人,在群众中享有盛名。近代以来,大平调逐渐形成了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三个支派,山东东明、菏泽等地流行的大平调属于河东平调。   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板式、曲牌十分丰富,唱腔既生动又...
查看更多
大平调
2018.12.14
大平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濮阳县      大平调又称平调、大梆戏、大油梆,主要流行于豫北、冀南、鲁西南及豫东、皖北等地,它起源于明代中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梆子腔系统,因比山东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低,故称平调或大平调。它的音乐板式结构多与豫剧相同,艺术风格则比豫剧更加粗犷火爆。大平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   大平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剧目,据...
查看更多
大平调
2018.12.14
大平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延津县      大平调又称平调、大梆戏、大油梆,主要流行于豫北、冀南、鲁西南及豫东、皖北等地,它起源于明代中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梆子腔系统,因比山东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低,故称平调或大平调。它的音乐板式结构多与豫剧相同,艺术风格则比豫剧更加粗犷火爆。大平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   大平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剧目,据...
查看更多
大平调
2018.12.14
大平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滑县      大平调又称平调、大梆戏、大油梆,主要流行于豫北、冀南、鲁西南及豫东、皖北等地,它起源于明代中期,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梆子腔系统,因比山东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低,故称平调或大平调。它的音乐板式结构多与豫剧相同,艺术风格则比豫剧更加粗犷火爆。大平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逐渐形成三个支派,即东路平调、西路平调和河东平调。   大平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剧目,据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