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29 星期五 农历七月初七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185)
机构
(24)
政策
(428)
资讯
(11599)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72)
百科
(148)
其他
(129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古筝艺术(中州筝派)
2018.12.14
古筝艺术(中州筝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州筝派是我国古筝艺术中四大筝派之一,被称为“中州古调”,主要流布于河南省的南阳市、洛阳市、郑州市、许昌市、开封市、驻马店市等地,以及台湾和港澳地区。中州筝派的形成与河南大调曲子、曲剧等民间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密切相关。 筝,古称“秦筝”,始于秦地。随着秦筝传入中原,筝便渐渐用以演奏河南民间音乐。唐代李峤《咏筝》诗中“郑音即廖亮,秦声复凄切”之句便已说明中原筝当时已具有鲜明特点,且能与秦声分庭抗礼。中州筝派一般分“板头曲”(也被称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
查看更多
古筝艺术(山东古筝乐)
2018.12.14
古筝艺术(山东古筝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菏泽市 筝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古老拨弦乐器,它在各地流行的过程中,与当地民歌、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不同音韵特点和演奏技法的各种地方流派。近代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古筝演奏流派,而以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流派较为著名。 山东古筝乐演奏艺术是全国较有影响的古筝流派之一,主要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市的牡丹区、郓城县、鄄城县及周边地区,聊城市的临清市及周边地区。山东古筝乐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西汉时期当地民...
查看更多
琵琶艺术(平湖派)
2018.12.14
琵琶艺术(平湖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平湖市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琵琶”二字初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批”和“把”是这一传统乐器的两种演奏手法,相当于今之“弹”、“挑”,器以技名,称作“批把”,后改写为“琵琶”。秦汉至隋唐时期,琵琶是多种弹弦乐器的总称。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琵琶经历了由横抱拨弹到竖抱手弹的转型。唐代是横抱拨弹琵琶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到明清两代,琵琶艺人对琵琶乐曲特别是大型套曲的创编作出了很大贡献,形成许多著名的琵琶演奏流...
查看更多
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
2018.12.14
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崇明县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琵琶”二字初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批”和“把”是这一传统乐器的两种演奏手法,相当于今之“弹”、“挑”,器以技名,称作“批把”,后改写为“琵琶”。秦汉至隋唐时期,琵琶是多种弹弦乐器的总称。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琵琶经历了由横抱拨弹到竖抱手弹的转型。唐代是横抱拨弹琵琶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到明清两代,琵琶艺人对琵琶乐曲特别是大型套曲的创编作出了很大贡献,形成许多著名的琵琶演奏流...
查看更多
琵琶艺术(浦东派)
2018.12.14
琵琶艺术(浦东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南汇区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琵琶”二字初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批”和“把”是这一传统乐器的两种演奏手法,相当于今之“弹”、“挑”,器以技名,称作“批把”,后改写为“琵琶”。秦汉至隋唐时期,琵琶是多种弹弦乐器的总称。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琵琶经历了由横抱拨弹到竖抱手弹的转型。唐代是横抱拨弹琵琶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到明清两代,琵琶艺人对琵琶乐曲特别是大型套曲的创编作出了很大贡献,形成许多著名的琵琶演奏流...
查看更多
回族宴席曲
2018.12.14
回族宴席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 宴席曲流行于青海省门源县,它与回族迁徙到门源有着直接关系。据老人们回忆,宴席曲成形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宴席曲系由宋代宫廷的“燕乐”名称转化而来,主要在婚礼宴席上演唱,同时有动作相伴,故也被称为“宴席舞”、“菜曲”。其表演形式活泼灵便,歌舞并行,有说有唱,主要内容包括祝辞、叙事曲、五更曲、打枉辩、散曲等。祝辞叙述民族渊源,常用于婚仪祝福等;叙事曲也称“大传”,是宴曲的核心部分;五更曲多以五更...
查看更多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2018.12.14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莎车市、叶城县以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等地区。乌孜别克族有着优秀的乐舞文化传统,早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历史阶段,源于今撒马尔罕的“康国乐”、布哈拉的“安国乐”及塔什干的“石国乐舞”就和“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其他西域乐舞一道东传,对中原汉族及东亚、东南亚乐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乌孜别克族民歌是其民间音乐乃至...
查看更多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2018.12.14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莎车市、叶城县以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等地区。乌孜别克族有着优秀的乐舞文化传统,早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历史阶段,源于今撒马尔罕的“康国乐”、布哈拉的“安国乐”及塔什干的“石国乐舞”就和“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其他西域乐舞一道东传,对中原汉族及东亚、东南亚乐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乌孜别克族民歌是其民间音乐乃至古典音乐...
查看更多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2018.12.14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 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莎车市、叶城县以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等地区。乌孜别克族有着优秀的乐舞文化传统,早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历史阶段,源于今撒马尔罕的“康国乐”、布哈拉的“安国乐”及塔什干的“石国乐舞”就和“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其他西域乐舞一道东传,对中原汉族及东亚、东南亚乐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乌孜别克族民歌是其民间音乐乃至古典音...
查看更多
维吾尔族民歌
2018.12.14
维吾尔族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伊犁维吾尔族民歌产生、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谷的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县、巩留县以及周边的乌苏、塔城、阿勒泰和东疆等地区,是维吾尔族民歌的主要组成部分。 18世纪中叶,清朝中央政府为巩固西北边疆,专门从南疆各地迁调来维吾尔族先民,从事屯垦。他们带来各自家乡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结合伊犁及其周边地方曲调,逐渐形成了具有伊犁地方特色的维吾尔族民歌。伊犁维吾尔族民歌植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沃土,伴随维吾尔族人开拓伊犁的生产、生活历史进程,形成了内容丰富、调式多样...
查看更多
1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31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