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潜江民歌
2018.12.14
潜江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潜江市 潜江民歌是楚歌遗风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流行于湖北省中南部的潜江市境内。早在周代,潜江民歌便归属于《周南》歌诗体系,位列十五国风之首,是雅乐、燕乐的主体;战国时期,屈原、宋玉作品中称述的《扬(阳)阿》也是潜江民歌;楚汉战争中的“四面楚歌”所唱的即是潜江的《鸡鸣歌》;汉代以“艳”为称的“楚歌”及魏晋的“西曲歌”中,潜江民歌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潜江民歌与农事劳动联系紧密,因劳动区域的差别而分为两种...
查看更多
吕家河民歌
2018.12.14
吕家河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 吕家河民歌流传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吕家河村,这里几乎家家都有唱歌人,歌手遍布全村的山山岭岭。吕家河地处湖北、河南、陕西几省交界处,深受巴楚文化、秦楚文化及当地道教文化的影响,因而民歌在流播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色。 吕家河民歌历史悠久,早在周宣王时即已广为流传。它分阳歌、阴歌和长篇叙事诗等几大种类,现在搜集整理出的吕家河民歌达五千多首,记录的曲调也有79种。阴歌又称“孝歌”、“丧歌”、“待尸歌”,可以...
查看更多
秀山民歌
2018.12.14
秀山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外缘的渝、湘、黔、鄂四省(市)结合部,这里“处蜀僻远”,自古以来一直是“百里阻荒”之地,秀山民歌便在这一地区长期流传,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历史十分悠久。秀山民歌在发展过程中直接孕育了秀山花灯歌舞音乐,经初步普查,秀山民歌数量上千,单是秀山花灯歌曲就有二十四大调一千余首曲子。 秀山民歌可分为劳动歌、山歌、风俗歌、生活歌四大品类,以山歌《黄杨...
查看更多
酉阳民歌
2018.12.14
酉阳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襟楚带黔,扼湘渝要冲,是民族文化的交汇区和渝东南民歌的发源地。酉阳民歌即是在武陵山区特殊地理环境中,苗、汉、土家各民族文化融合衍变的产物,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 目前已挖掘到的酉阳民歌大约有一千七百多首,其中最有特色、最具音乐价值的是号子,以黑水号子、楠木号子和井岗号子为代表。黑水号子分下秧号、栽秧号、薅秧号等;楠木号子分起号、上田号、溜溜号、长号等;井岗...
查看更多
镇巴民歌
2018.12.14
镇巴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镇巴县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当地流传的民歌历史悠久,是数千年来镇巴人民创作积累的财富。其民歌内容丰富,现已搜集到四千余首。 镇巴民歌主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茅山歌、小调、民俗歌曲、祭祀歌曲等种类。其中劳动号子有两种:一是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如拉石头号子、打夯号子等;二是调节劳动情绪的号子,如背二哥号子等,演唱时大多系即兴发挥,往往一领众和,别具声势。山歌以爱情题材居多,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形式,男声多用高...
查看更多
嘉善田歌
2018.12.14
嘉善田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嘉善县 浙江省嘉善县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上,世代相承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当地特有的水乡民歌。嘉善民歌习称“田歌”,它原名“山歌”、“田山歌”,据明代冯梦龙所编《山歌》记载,嘉善田歌系从明代吴歌直接承继而来。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文艺工作者将这种民歌形式称为“田歌”,由此约定俗成,用为专名。嘉善田歌除在嘉善当地流播外,还传入江苏吴江、上海青浦等毗邻地区,影响广泛。 嘉善田歌的曲调共有平调、滴落声、急急歌、落...
查看更多
南坪曲子
2018.12.14
南坪曲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九寨沟县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原为南坪县,这里是汉、藏、羌、回多民族杂居区,东北部与甘肃毗连。据史料记载,清代雍正年间,大批陕甘移民迁入南坪,陕甘文化、巴蜀文化及各民族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南坪曲子。 南坪曲子以当地汉语方言演唱,表演时基本采用弹唱的形式,主要以南坪琵琶伴奏,也常配以瓷碟、碰铃等打击乐器。 南坪曲子按其曲调结构和演唱风格可分为“花曲子”和“背工曲子”两部分...
查看更多
茶山号子
2018.12.14
茶山号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辰溪县 湖南省辰溪县东与溆浦接壤,南与中方毗连,此地现有瑶民近四万人,主要居住在黄溪口瑶乡一带。广泛流传于瑶乡的茶山号子是瑶民在劳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民歌形式,承沿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瑶民挖茶山时唱起这种劳动号子,能起到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热情的作用。 当众人挖茶山时,歌手在山顶敲锣打鼓,唱一阵茶山号子敲打一阵锣鼓,以鼓舞挖山人的干劲。有时则采用一人唱众人和的形式。茶山号子的旋律具有高亢跌宕、激越悠扬、奔...
查看更多
啰啰咚
2018.12.14
啰啰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监利县 啰啰咚是湖北省监利县流传的一种秧田号子。位于湖北省南部的监利县东临洪湖,南濒长江,自古属江汉楚地,习尚楚风,惯作楚声。啰啰咚的历史源头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可视为楚声的遗响,其接力式的传声唱法与《接舆歌》的接响传声十分相似。 啰啰咚主要演唱民间戏曲唱本,曲式结构具有复调音乐特色和“无伴奏自然和声”的特点,俗称“打和声”。演唱有头声、二声、三声之分,三声过后接以“掀蔸子”即合唱,进而达到高潮。啰啰咚音域宽广...
查看更多
爬山调
2018.12.14
爬山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爬山调也称“爬山歌”、“山曲”,是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一种短调民歌。爬山调的艺术风格源于古风,可以在《诗经》里找到源头,同时它也深受《敕勒歌》、《木兰辞》等北朝民歌的影响。 爬山歌具体的产生时间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据记载,当时绥远城将军放垦土地,大量招集晋、冀、陕、豫等地的汉族移民。咸丰年间,连年的灾荒与战乱促使大批山西、陕西等地的汉民迁徙到大青山一带安家落户。移民们将各自家乡...
查看更多
1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