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扎西雪巴藏戏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他新闻
扎西雪巴藏戏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被誉为藏民族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将向您介绍一种发源于此地的传统戏剧表演,并借此机会了解一下藏戏的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    在山南县有一个叫扎西曲登的小村落,这里流传着一种叫做扎西雪巴的藏戏。扎西雪巴是藏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黄面具戏种,艺术上发展较为完备,现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藏传佛教著名的云游高僧汤东杰布来到现在山南地区乃...
查看更多
藏戏重要流派--迥巴藏戏在发掘保护中焕发生机
其他新闻
    藏戏重要流派--迥巴藏戏在发掘保护中焕发生机    新华网拉萨3月28日电(记者李月 涂洪长)头戴面具,无需剧场,雪山为幕,草地为台,日喀则昂仁县迥巴藏戏的演员随时随地可以在西藏的农牧区为广大群众表演。600多年来,日喀则迥巴藏戏在后藏大地上孕育、繁衍和传承着。漫长的岁月流逝并未抹去迥巴藏戏的光芒,在当地政府有计划的发掘、抢救和保护下,这一传统艺术正焕发出崭新生机。  作为西藏歌舞缩影的日喀则昂仁县迥巴藏戏,是后藏三大著名藏戏流派之一,由藏戏始祖汤...
查看更多
清明节的节令食品
专题报道
清明节的节令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
查看更多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其他新闻
NGO在非遗保护中应起更大作用  徐红恩  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给后人数不尽的文化遗产,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传统文化所依赖的社会环境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矛盾。  当代条件下,如何培育和形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拉动内需,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 生产性方式保护大家谈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 生产性方式保护大家谈    2009年元宵节起,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向了新高潮,同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生产性方式保护”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在展览期间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上,参展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根据在本领域的实践,对“生产性方式保护”这一新概念进行了探讨。  陈林(蒸馏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查看更多
清明古老习俗:扫墓、踏青、打马球
专题报道
清明古老习俗:扫墓、踏青、打马球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习俗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
查看更多
中国各地再掀“公祭热”
其他新闻
中国各地再掀“公祭热”英雄英烈亦应举行公祭   在法定的第二个清明节假期到来之际,中国各地因时而动,再次掀起“公祭热”。不仅公祭黄帝、炎帝,就连他们的祖先伏羲、华胥氏,以及孔子、老子等都要公祭。而在热热闹闹的“公祭”潮中,人们似乎忽视了一些应当纪念的身影。   陕西、河南“黄帝之争”   近年来,河南和陕西两地的“黄帝之争”如火如荼。位于陕西的黄帝陵,被誉为“中华第一陵”。而河南省新郑市则以黄帝的出生和建都地自居,开展拜祖活动。   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查看更多
"聚元号"传人杨福喜的"角弓雕翎"情缘
专题报道
"聚元号"传人杨福喜的"角弓雕翎"情缘 杨福喜取出家传老弓杨福喜收藏和制作的传统弓    在北京朝阳区团结湖附近的市水利局家属宿舍大院里,一溜坐东朝西的平房中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各种木工工具,以及各式弓箭的半成品,墙上挂着各式弩弓,这就是“聚元号”第十代传人杨福喜的工作室。    2006年6月,“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的传统弓箭行业现只剩下北京“聚元号”一家弓箭铺。以眼为尺,以手为度,很少有...
查看更多
清明节,以更文明的方式祭奠
其他新闻
清明节,以更文明的方式祭奠      核心观点    风俗是活态的文化,反映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状态。今天,我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提高到法定节假日的高度,也应该在传统节日中注入时代的精神风貌、时代的人文习俗,而不是单纯地重复过去的节俗。    清明节快到了,全国各地都会迎来祭扫的高峰。    清明节有多重意义,但它首先是关于生命的节日,缅怀已逝的生命,激发现在的生命。纪念自己身边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同时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献出...
查看更多
紫砂大师汪寅仙的艺术人生
专题报道
紫砂大师汪寅仙的艺术人生汪寅仙现场演示神鸟出林壶松竹梅文具    2009年2月12日,北京迎来了109天以来的第一场雨,春雨柔如绵,细如丝,滋润着大地,不免给人带来丝丝凉意。而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大厅内张灯结彩,暖意融融,千余名民间艺人正在全神贯注地施展绝技,这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现场。在陶瓷展区中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左手执着一把半成品的紫砂大壶,右手拿着工具正聚精会神、技艺娴熟地制作,在她的周围聚拢了观众,并为她精湛的技艺啧啧称羡,她就...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