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感受南涧跳菜:舞着吃着并快乐着
专题报道
感受南涧跳菜:舞着吃着并快乐着广州跳菜表演    在云南有一个节目让人们荡气回肠,有一个舞蹈让观众兴奋不已,这就是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南涧跳菜。  南涧跳菜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跳菜雅称“奉盘舞”,俗称“抬菜舞”。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民间,逢办宴席上,引菜人和抬菜人从厨房到餐桌,合着音乐的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的布局摆菜。这种融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是为尊贵宾客而跳的一种礼节性舞蹈。  这种...
查看更多
陈氏掌门陈孝功――花鼓灯不能“跛腿走路”
人物
陈氏掌门陈孝功――花鼓灯不能“跛腿走路”   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机构调查、认定和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单上,凤台县老人陈孝功榜上有名。可问起陈孝功,在当地似乎并没有太多人知晓,但要说起陈孝功的另两个名字――陈敬芝或一条线,在当地可谓是妇孺皆知。    “我就是个业余玩灯的”    当记者见到陈老时,他正在舞台上表演,年近90的他在舞台上依然精神矍铄,动作麻利。一旁有观众向记者指点,“他就是一条线!”    “‘一条线"扭一扭,倒下九十九...
查看更多
京绣传人苦守旧道
人物
京绣传人苦守旧道    有时候,姚富瑛会摘下老花镜,盯着手里的纹样发一会儿呆。他总在想,那件龙袍只绣了一半,可能要绣不完了。     因为身体原因,他已经有3个月没去工作室。那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位于“京城百工坊”博物馆的一层。穿过幽长的走廊,拨开廊下的鸟笼,便能看到小屋子里挂满了各色绣品。有的是旗袍,有的是中式敞衣,更多的则是饰品小物。     这都是这名66岁老人手里的活计。作为京绣世家姚氏的第四代传人,姚富瑛熟悉这门宫廷手艺的每一个传统。要用什...
查看更多
印尼为巴迪克“申遗”冲刺
专题报道
印尼为巴迪克“申遗”冲刺巴迪克技师在教年轻学生制作巴迪克。     今年的印尼开斋节,似乎比以往更热闹,也更特别:各大商场到处都有巴迪克服装促销活动,以巴迪克为主题的时装展、展销会接连上演。8月25日在雅加达会展中心举行的印尼巴迪克服装及手工艺品展会上,印尼巴迪克协会理事布诺莫女士告诉记者,全国上下都在为巴迪克“申遗”做最后冲刺。  据了解,10月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正式宣布新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她说,我们有信心“申遗”成功,因为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查看更多
乐清民间工艺美术 用传统之美拓展市场
专题报道
乐清民间工艺美术 用传统之美拓展市场    近日,乐清柳市镇后街村雕塑雕刻师林晓东的两件黄杨木雕《盛唐胡韵》和《鼓舞飞扬》,收到省版权局颁发的《著作权登记证》,成为黄杨木雕拥有首批著作权保护“护身符”的个人作品。  圆美木雕厂是乐清一家制作多种木雕的企业,近日,企业把600多件将出口日本的木雕佛像发往天津。对“圆美”创办人兼黄杨木雕技艺继承人郑银南来说,这种规模生产和传统工艺品制作的慢工出细活不同,它需要在规定期限内,照着订单图纸,指导学徒把产品做到细致...
查看更多
龙氏木雕船,濒临失传的木雕绝技
人物
龙氏木雕船,濒临失传的木雕绝技    龙从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湖北木雕船工艺的传承人,与其父共同制作的作品《端午龙舟》至今仍是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珍贵展品。   2009年2月,龙从发进京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其参展作品《隋代大龙舟》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   3月12日,我们来到湖北省武汉市汉阳某小区,拜访刚刚从北京参加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的龙从发大师。不大的两居室,到处都是木雕世家的标记。门禁电话上有个精美的木雕...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待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待    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省份,目前已有62项(101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占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5.3%,是全国排名靠前的省份。这是祖先留给贵州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无形的、不可重复的文化现象。我们必须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对保护、传承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高度珍爱、尊重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威机构给出这样的定义:指各群体、团体、有时...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论坛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李砚祖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然而,从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来看,随着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各行各业的技术更新和进步,工艺美术也不例外。由此,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技术的层面上,遭遇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机械加工工艺取代了不少的传统手工技艺;二是一些传统工艺技术已经失...
查看更多
“族宝”待拯救――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
专题报道
 “族宝”待拯救――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     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其绝大多数人口聚居在位于广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他们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毛南族善于融入外来文化的特性,毛南族的两大“族宝”――傩文化和花竹帽,近年来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    毛南族傩文化融合了毛南族口头文学、民间山歌、舞蹈、音乐、戏剧、傩面具雕刻等内容,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傩歌、傩舞、傩戏、傩乐和傩故事等艺术表现...
查看更多
平阳非遗:“高人一筹”的鹤溪高跷舞
专题报道
平阳非遗:“高人一筹”的鹤溪高跷舞    鹤溪高跷舞是平阳县鹤溪镇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以戏曲装扮为主,杂技展示为辅,文武兼有,极具情趣。  鹤溪高跷舞至今已传承三百多年,大多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会中表演,舞者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  双脚踩出新春幸福节拍  欢庆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是在平阳鹤溪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每逢庙会,各种风格迥异、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纯朴的泥土芳香的民间艺术表演,走街串巷非常热闹...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