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之八
专题报道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之八卡斯塔夫地区的响铃狂欢节盛会©2008 by Ministry of Culture    申报国:克罗地亚    每年一月的狂欢节期间,响铃人在行进中穿过克罗地亚西北部卡斯塔夫地区的村庄。他们穿着羊皮衣,腰间围着串铃,独特而惹人注目的帽子用常青树枝装饰,二至三十多个响铃人跟随一名手持常青树枝的引导者,一起阔步摇摆。他们髋部有节奏的互相碰撞以及向空中跳跃的动作使步态生气勃勃。表演群体中可能还包括戏剧人物,诸...
查看更多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之九
专题报道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之九克罗地亚的花边制作Making needlepoint lace - Pag©2008 by Ministry of Culture  Doily, aloe lace - Hvar©2008 by Ministry of Culture     申报国:克罗地亚        今天,在克罗地亚至少有三项独特的花边制作工艺传统流传了下来,它们集中在三个城镇: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帕格、克罗地亚北部的莱波格拉瓦和达...
查看更多
越窑与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及特点
专题报道
越窑与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及特点 三国 越窑青瓷佛寺罐西晋 越窑青瓷佛寺罐   南宋 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隋 白瓷双把龙柄鸡首壶    历年来考古调查表明上林湖及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等地分布着古窑址近200处。尤以上林湖分布最为密集,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了115处遗存,占窑址总数的一半以上。根据各遗存的面貌特征,确认东汉、三国10处,东晋、南朝9处。隋唐至北宋170处,南宋8处。其年代跨度之大,窑址密集程度之高,为全国所罕见。统计数据显...
查看更多
温润如玉的宋耀州窑及其青釉瓷
专题报道
温润如玉的宋耀州窑及其青釉瓷北宋 青瓷壶 耀州窑北宋 青瓷牡丹唐草纹瓶 耀州窑     北宋 提梁倒灌壶 耀州窑     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在中国的分裂割据。政权统一,社会稳定,新兴租佃制经济关系的确立和普及,都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生产关系,亦解放了生产力。这些,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使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自三代以降,跨唐越汉,未有若今之盛者”的局面。在手工业和商业得以空...
查看更多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之十
专题报道
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介之十瓦尔岛的“跟随十字架”(Za Krizen)游行©2008 by Ministry of Culture    申报国:克罗地亚    在基督教节日复活节之前,圣周四(濯足星期四)的弥撒之后,克罗地亚南部、达尔马提亚的瓦尔岛上的六个村庄分别派出一支队伍,他们将在行进中穿过其他村庄,在八小时内走过25公里的路程,然后返回家中。这种由团体组织的“跟随十字架”(Za Krizen)游行由一名赤足(或穿袜子)行走的...
查看更多
近代紫砂的发展
专题报道
近代紫砂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来的现代紫砂器,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然后又恢复和发展的曲折过程。   自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前夕,可以说是急剧衰落阶段,从1949年以后到今天,则是复苏和进一步大发展的阶段。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到1937年上半年,宜兴紫砂业仍在缓慢地发展。1912年前后,宜兴芳桥开明人士周文伯(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的父亲)提倡实业,创办“利用陶业公司”,聘任宜兴川埠上袁村的前清秀才邵咏常为经理,并在...
查看更多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
专题报道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   端砚的石疵  就新砚而言,端砚的鉴赏,主要是针对砚上的名堂进行品头论足。端砚上的名堂,又分石品与石疵。端砚的价值取决于石质,以细润利于研者为贵。凡有碍研墨观瞻者皆为石疵。清 雕卷云纹端砚 清 蕉叶纹端砚清 犀牛望月端砚    一、端砚六大害  石疵与石品一样,古来名称多多,今揪出恶性重大者,名为“端砚六大害”。依序为:裂纹、虫蛀、五彩疔、铁线、金银线、铁捺等。这样的归纳划分,纯属个人主张,或有耸听之嫌,但绝非危言。  第一害 裂纹...
查看更多
紫砂器对茶文化的影响
专题报道
紫砂器对茶文化的影响   宜兴紫砂刻桃竹纹茶壶 宜兴紫砂茶壶(一组四件)     茶,味苦寒,性平和,益身心。在我国,由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茶风始起,就被注入强烈的文化意蕴。继而,亦在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冲泡、品饮的过程中,凝聚起道德和美学意识,并予以程式化,形成一种具有独特的民俗礼仪特征的象征艺术。作为茶饮形式的载体--茶器具,也理所当然地在茶文化的发展中,派生成对茶文化系统本身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次生文化。茶器具,就不会有茶饮的文化品...
查看更多
篆刻的历史
2009.10.22
篆刻的历史
专题报道
    篆刻的历史    「篆刻」二字,最初见于杨雄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是也。」篆刻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篆刻专指后人所谓的治印之学;广义的篆刻则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纪元前一千三百年前,中国人就已经使用印章,在春秋战国之后,由于政治上急遽变化, 印章更因政治权力的凭证用途而大量应用,后因社会经济的发展, 亦成为生活连系与信用凭证的多用功能!中国的雕刻文字,最早有殷的甲骨文和周的钟鼎文,接着是秦刻石、汉魏六朝的碑志、摩崖造像、以及无数镜铭、瓦当...
查看更多
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
专题报道
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     在英文中“CHINA”(瓷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代名词,可想而知中国的陶瓷文化在世人眼中占据了何等独特而至尊的地位。古代陶瓷是随着社会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工艺美术,从古至今产生了无数的绝世精品,而瓷中之母当数青瓷。   我国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