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是最好的保护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是最好的保护黄永林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仅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有1219项。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加强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与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息息相关。时下,很多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属于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范畴,是一种单纯的“消费性”活动,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价...
查看更多
贵州创新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
其他新闻
 贵州创新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  自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贵州三都“水书”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水书”研究者成功制作完成的水族水语有声词典电子版近日正式问世,并免费供社会各界使用。  水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据考,甲骨文之前,水族古文字就已存在。用其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至今,水语仍在水族地区广泛应用。有...
查看更多
贵州侗族大歌将赴东京演出 展示侗族文化精华
其他新闻
贵州侗族大歌将赴东京演出 展示侗族文化精华  应日本东京国学院邀请,贵州侗族大歌原生地黎平县岩洞村的9名侗家儿女于17日抵达北京,将出访日本,于2011年10月22日至23日在东京作两场专场演出,其旨在向日本展示侗族文化的精华。  此次赴日本演出除9名侗家儿女外,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侗族文学会会长邓敏文领队。  26岁的吴金燕是首次出国,她说:“从黎平出发前我就激动着睡不着,好高兴可以将我们的歌唱给日本朋友听,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这...
查看更多
“朴散徐来 物雅于正”漆艺陶艺三人展在京开幕
其他新闻
 朴散徐来 物雅于正王亚雄、徐徐、高振宇漆艺陶艺的探索与创新王亚雄徐徐高振宇茶桌(木、漆) 王亚雄茶桌(木、砖、漆) 王亚雄凳(木、陶、麻、漆) 王亚雄香盒一组(竹、木、灵芝、丝、金箔、漆) 王亚雄掇只壶(徐秀棠先生题刻,清水紫砂泥) 徐 徐西施壶(朱泥) 徐 徐葫芦对壶(徐秀棠先生题刻) 徐 徐如意三足壶(紫泥) 徐 徐三足玉泉(顾景舟题刻) 徐 徐白瓷绘青花杯组 高振宇莲瓣壶(清水泥) 高振宇玉匏提梁壶(紫泥) 高振宇天香阁提梁壶(清水泥) 高振宇方卓...
查看更多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缔约国
查看更多
京剧武生展身手 "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即将开赛
其他新闻
京剧武生展身手 "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即将开赛《武家坡》《白水滩》《武松打虎》《小商河》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功同行知道,三天不练功观众知道。”昨天,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宇宸再次提及这两句京剧行话的时候,特别强调,“也许对于武戏演员来说,更是如此。”虽然武戏演员有时候不如文戏的青衣花旦演员靓丽抢眼,但他们所下的功夫却一点不比文戏演员少。这也是即将于11月1日至11日,北京京剧院在长安大戏院举办“魅力春天”青年演员...
查看更多
一位85岁民间木版年画传承人的“下一个5年规划”
专题报道
一位85岁民间木版年画传承人的“下一个5年规划”  2011年10月14日晚间,85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老人向记者描述着他的下一个5年规划:专心做以《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作品为题材的木板年画。让更多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并深受国内外友人喜爱的年画作品。  14日,“金秋齐鲁文化行”记者走进“中国年画之乡”山东潍坊寒亭,专程到此间寻访这位杨家埠年画的第19代传人。  从此间著名的大观园北门出来,往南...
查看更多
渐行渐远的民间古老职业―“打铁匠”
专题报道
 渐行渐远的民间古老职业——“打铁匠”   铁匠,是我国民间较为古老的一项职业,其主要以铁为原料,制作加工各种农用生产工具及日常生活用品。在鲁南一代被称为“打铁的”,盛行于70年代前,大多是世代相传的家业和祖传手艺,多为家庭店,规模比较小,人少力薄,难以形成产业。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职业,它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渐行渐远。  在童年记忆中的鲁南农村,农业生产及家庭生活用具大多靠乡村铁匠打制而成,铁锨斧头、叉子镰刀、锄头铁锹等等,就连日常生活中用的菜刀...
查看更多
寻访“母亲的艺术” 鲁北民间的“女红”记忆
专题报道
寻访“母亲的艺术” 鲁北民间的“女红”记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盘扣仿佛一件件艺术品  在过去,女红多半是指女子的一些针线活,像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举凡妇女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就称为“女红”。中国女红是讲究天时、地利、材美与巧手的一项艺术,而女红技巧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  旧时夫家对于择妻的标准,都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之,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在崇尚女子...
查看更多
梅兰芳逝世五十周年 四台经典大戏齐登场
其他新闻
梅兰芳逝世五十周年 四台经典大戏齐登场梅葆玖和他的部分弟子在活动现场合影  四代梨园,世纪梅香。日前,为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50周年,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专门携弟子在北京宣布,以《世纪梅香》冠名的4台专场演出,近日将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台湾等地的部分“梅派”传人,以及专程从日本赶来的艺术家聚集北京,集中呈现“梅派”艺术独特魅力。  此次由梅兰芳艺术基金会、北京京剧院、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大剧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演出活动,堪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