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振兴评剧艺术,从娃娃抓起——记评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罗会芹
人物
 罗会芹在评剧《红星谣》中饰演雨花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梅花奖得主罗会芹,是土生土长的河北唐山人,她凭借深厚的艺术造诣、独特的表演魅力、高雅的舞台气质和优美动听的声腔,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光彩照人的舞台人物形象,被公认为评剧旦行的领军人物。她表演的《花为媒》《刘巧儿》《乾坤带》《杨三姐告状》《凤还巢》等剧目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以唱功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具有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
查看更多
朱树龙:47年坚守,只为传承和发展柳琴戏
人物
朱树龙(右)在辅导徒弟杨诚   徐州柳琴戏又称“拉魂腔”,是流行于徐州一带的地方剧种。其唱词为徐州本地方言,配以丰富的花腔和特有的拉腔,有着浓郁的乡土特色。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柳叶琴,故而在1953年,被定名为“柳琴戏”。   2008年6月,徐州柳琴戏和徐州剪纸、徐州香包等3个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9年,朱树龙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琴戏代表性传承人...
查看更多
内蒙古耄耋非遗传承人曹纳木:保留民族独特风貌
人物
非遗传承人曹纳木 受访者供图 摄   “以前的日子是论天过,现在是论秒的,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就是没那么多时间了。”7月2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曹纳木一字一顿地说道。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鄂托克前旗见到曹纳木时,他正忙着整理、翻译鄂尔多斯民歌。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然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  曹纳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丰富知...
查看更多
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要闻
(原标题: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开班仪式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充分发挥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培养专业的队伍,促进非遗保护多层次多渠道传播,7月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承办的“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开班。文化...
查看更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师资培训班”杭州开班
要闻
    7月2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办,浙江省文化厅支持,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遗师资培训班”在浙江杭州开班。    该培训班旨在充实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力建设师资力量,为学员提供练习如何教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本概念、要求、机制以及政策支持等内容的机会,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经验丰富的培训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强亚太地区师资专家网络...
查看更多
一次非遗传承人的“现场秀”——山东举办第五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评审
专题报道
    现场演唱山东梆子、四平调、两夹弦等经典唱腔,展示葫芦雕刻、内画、刻瓷等传统技艺,阐释不同项目的历史流变和传承保护经验、成果……近日,山东第五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评审在济南举行。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戏剧与传统舞蹈类等5个组别170名传承人参加“大考”,分享各自领域非遗保护、传承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    传承人争相亮绝活    在传统技艺类评审现场,传承人们早早备好了风筝扎制、毛笔制作、葫芦雕刻等所需的工具,争相秀技亮艺。    在东昌葫芦...
查看更多
中国“三大史诗”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
要闻
中国“三大史诗”——“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被誉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专家表示,在以民间为基础、以政府为后盾、以学界为智库的三重互动保护模式下,我国“三大史诗”保护工作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史诗学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多民族史诗传统的赓续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在京举行了“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专家介绍说,中国少数民族口头史诗蕴藏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阔...
查看更多
中国“三大史诗”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新进展
10周年媒体报道
中国“三大史诗”——“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被誉为“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均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专家表示,在以民间为基础、以政府为后盾、以学界为智库的三重互动保护模式下,我国“三大史诗”保护工作取得许多实质性进展。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史诗学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多民族史诗传统的赓续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在京举行了“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专家介绍说,中国少数民族口头史诗蕴藏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阔...
查看更多
国际资讯汇·第2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七次会议举办等
要闻
“国际资讯汇”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于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通过对相关国家和组织非遗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翻译,我们将为您呈现一定周期内国际视野下非遗保护的相关资讯内容。   目录:一、要闻回顾  二、会议、培训、展览  三、其他 第二期:2018年5月—6月   关键词一:要闻回顾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七次会议举办...
查看更多
十五年如一日七旬老人王兴堂邢台义授梅花拳
人物
    每周一、三、五、六的晚上8点,熙熙攘攘的河北省邢台市中兴大街金牛广场一角,都会聚集一群练习武术的孩子。出拳、行步……孩子们刚柔相济的招式不时引来围观市民的阵阵喝彩,这些孩子练习的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梅花拳,他们都是“建勋梅花拳业余公益学校”的学生,人群中73岁精神矍铄的王兴堂就是学校的校长。他出身梅花拳世家,是梅花拳第十四代传人。据了解,学校的教练最小的66岁、最大的73岁,都是王兴堂的师兄或徒弟,几位老人在这里义务传授梅花拳已有15个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