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
2018.12.14
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侗族是我国民族医药知识最丰富、最普及的民族之一,侗医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的思想是侗医学术思想的核心。侗医把疾病分为二十四大症、七十二小疾,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等疾病,对伤科正骨、刀箭枪伤以及蛇虫咬伤更是卓有成效。过路黄药的制作工艺便是侗族传统医药的精华之一,其在炮制工艺以及检查病因、病机,诊断、用药、养生保健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过路黄属报春花...
查看更多
苗医药(钻节风疗法)
2018.12.14
苗医药(钻节风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花垣县 苗医药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医药,它在古代崇山文化和武陵文化的背景上以“三本论”为本,天、地、人三气同步。苗医认为,毒、亏、伤、积、菌、虫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种因素,简称“六因”。而六因归根结底都要用产生毒害力的方式才能导致人体生病,所以苗医素有“无毒不生病”之说。如常可遇到的风毒、冷毒、火毒、气毒、水毒、盐毒等。苗药钻节风配方专门针对风毒、冷毒所引起的筋骨疼、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钻节风、风毒身痒、跌打损伤...
查看更多
苗医药(癫痫症疗法)
2018.12.14
苗医药(癫痫症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凤凰县 猪心灌药是苗医治疗癫痫的民间疗法,苗医龙玉年具有五十余年治疗癫痫病的实践,经长期的观察和临床实践,认为癫痫病是先天或后天诸种原因造成的定期、不定期的短时性气血和经络畅通及心脏功能受到影响,而导致大脑功能异常,心情烦躁,全身不适而引起的发病。 患者确诊为癫痫病后,按祖传处方备好两种药:一是药引(猪心),二是内服药(草药)。选择健康的公猪猪心一个(猪的体重达75公斤左右)。将备好的配药分成两等分,分别灌入...
查看更多
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
2018.12.14
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共有苗族一百七十余万人,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苗族素“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苗族民间流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对疾病的病因、诊断、用药,药物的命名、加工炮制、养生保健都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两纲、五经、三十六大症、七十二疾、一百零八小症和四十九翻的理论体系。苗医掌握的疾病有二百余种,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等科...
查看更多
苗医药(九节茶药制作工艺)
2018.12.14
苗医药(九节茶药制作工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同胞的主要聚居地,共有苗族一百七十余万人,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苗族素“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苗族民间流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对疾病的病因、诊断、用药,药物的命名、加工炮制、养生保健都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方式方法,形成了两纲、五经、三十六大症、七十二疾、一百零八小症和四十九翻的理论体系。苗医掌握的疾病有二百余种,广泛涉及内、外、妇...
查看更多
瑶族医药(药浴疗法)
2018.12.14
瑶族医药(药浴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从江县 瑶族药浴疗法是贵州省从江县境内高坡瑶寨瑶民以药物洗浴来强身健体、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养生治疗方法。它是瑶族祖先独创的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这一瑶族独特的养生文化传承了数百年,是瑶族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瑶族药浴主要是将多种植物药,经过高温烧煮成药水,倒入杉木桶,让人坐于桶内薰浴浸泡,使药液渗透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排汗排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此药物洗浴无副作用...
查看更多
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
2018.12.14
畲族医药(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罗源县 畲族医药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莲都等七个县(市、区)的畲族乡镇。辐射地区有浙江省的泰顺、文成及福建省的部分乡镇。 畲族医药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为适应生活环境和生存健康要求而探索创造出来的一门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区性、民族性、家传性等特点。由于畲民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他们有独特的医疗方法与用药习惯,在医治跌打损伤、蛇伤、风湿、黄疸肝炎、小儿疳积、肺炎...
查看更多
畲族医药(痧症疗法)
2018.12.14
畲族医药(痧症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丽水市 畲族医药主要分布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莲都等七个县(市、区)的畲族乡镇。辐射地区有浙江省的泰顺、文成及福建省的部分乡镇。 畲族医药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为适应生活环境和生存健康要求而探索创造出来的一门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区性、民族性、家传性等特点。由于畲民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他们有独特的医疗方法与用药习惯,在医治跌打损伤、蛇伤、风湿、黄疸肝炎、小儿疳积、肺炎...
查看更多
蒙医药(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
2018.12.14
蒙医药(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是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世代相传的用当地药材及河水煮药汤浸浴以防治疾病的传统蒙医疗法。这种民间疗法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居住区曾广为流传,主要传承方式是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 蒙医药浴疗法也叫做“沐浴疗法”,分天然矿泉浴疗法和药浴疗法两种。天然矿泉浴疗法是针对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天然矿泉,让患者浸泡、沐浴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药浴疗法是在清水里加入相关药物后煎煮成药汤,进行浴疗。传统浸浴疗术,蒙语也叫“德布特勒格”。蒙古族著名蒙医嘎日玛·额勒格...
查看更多
蒙医药(血衰症疗法)
2018.12.14
蒙医药(血衰症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勒津蒙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蒙医药发祥地之一。1702年,蒙古勒津瑞应寺建立门巴札仓(培养蒙医药人才的医学经院),对弘扬蒙医药起了重要作用。当代蒙医药传承人邢布利德应用传统蒙医药疗法,治疗血衰症获得可喜疗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组织蒙医药专家认真总结、潜心研究,制定了蒙医药治疗血衰症的研究课题,使蒙医药血衰症疗法进一步得到完善。 血衰症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
查看更多
1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