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余杭滚灯
2018.12.14
余杭滚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余杭滚灯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节庆和灯会期间表演的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作《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曾对滚灯作如下描绘:“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可见南宋时滚灯就已流行。 余杭处杭州近郊,南宋时为京畿之地,各种庙会活动频繁,滚灯做为旧时俗节迎会仪仗队伍中必出的特色节目,自然十分盛行。余杭翁梅又临钱塘江北岸,古代盐业兴旺,海盗不断侵犯...
查看更多
兰州太平鼓
2018.12.14
兰州太平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兰州市 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流传于兰州、永登、酒泉、张掖、靖远等地。兰州太平鼓呈圆筒形,鼓身高70至75厘米,鼓面径长45至50厘米,鼓重19至22公斤,双面蒙牛皮,绘有二龙戏珠等图案,鼓带较长,可挎在肩上,便于击打,同时又可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兰州太平鼓舞是群舞,有“大轿迎宾”、“黄河儿女”、“擂台比武”等多种表演形式。鼓队有24至48人,多的达到108人。鼓手在领队的号令...
查看更多
洛川蹩鼓
2018.12.14
洛川蹩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洛川县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陕西方言称“蹦跳”为“蹩”,此舞以蹦跳为特征,故称“蹩鼓”。 洛川为战国时秦、晋、魏争夺之地,传说蹩鼓即由军阵演变而来,其后通过与当地民间祭祀祈雨活动结合而流传至今。黄章乡已确知的蹩鼓表演传承者已达六代之久。 洛川蹩鼓表演者均为男性,表演时头包战巾、背插战旗、腰系战裙、腿扎裹带,或挎鼓,或持锣...
查看更多
安塞腰鼓
2018.12.14
安塞腰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安塞县 安塞腰鼓历史悠久,但产生形成的具体时代至今已难考证。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 安塞腰鼓快放快收,变化神速,自然大方,欢快流畅,刚柔并济,屈伸自如,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等融为一体,使自身从内容到形式更加丰富,更具观赏性、娱乐性。 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
查看更多
泉州拍胸舞
2018.12.14
泉州拍胸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泉州市 拍胸舞是福建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浮桥、江南一带及泉州、金门等地。拍胸舞形式比较简单,仅一二人便可随时随地随意起舞。拍胸舞传统的舞者为男性,头戴草箍,上身裸露,赤足,动作以趋于单一节奏的击、拍、夹、跺为主,部位集中在胸、肘、腿、掌等处,基本体态呈拔腰挺胸之势,全身跳跃,并辅以雄健的蹲步和怡然自得的颤头动作,构成粗犷、古朴、诙谐、热烈的风格。拍胸舞基本动作为“打七响”,即双手首先于胸前...
查看更多
翼城花鼓
2018.12.14
翼城花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翼城县 山西省翼城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南部,自古为西通陕甘、东达豫赵的咽喉要地。翼城花鼓源远流长,翼城杨家祠堂牌匾上写道:“唐太宗坐定长安城,黎民百姓喜在心,年年有个元宵节呀,国邦定,民心顺,国泰民安喜迎春,花鼓打的热哄哄。”落款为大唐贞观三年正月。《翼城县志》“国戚卷”载:“明万历年间李太后回翼城省亲赏花鼓银子三千两。”可见冀城花鼓在明万历以前就已存在。由清代至今,翼城花鼓已成为百姓庆丰收、祭祖先的例行表演形式,所谓...
查看更多
盾牌舞(藤牌舞)
2018.12.14
盾牌舞(藤牌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瑞安市 藤牌舞是流传于瑞安市的一种以藤牌为主要道具的模拟古代练兵的传统舞蹈。过去,因舞蹈时摆阵多、滚翻多,在群众中又有“打藤牌”、“藤牌阵”、“藤牌滚”的称谓。 明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年(1552—1561)间,瑞安曾先后六次遭倭寇劫掠烧杀。镇守闽浙的名将戚继光,创练浙兵,用藤牌作为抗倭杀敌的防御武器,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藤牌就此成为明、清两朝军队的主要兵器,并形成了一整套刀和藤牌的技击动作。后来,在庙会和一些...
查看更多
永新盾牌舞
2018.12.14
永新盾牌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永新县 江西省永新县地处赣西南,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盾牌舞是流传在永新的一种民间舞蹈。据永新县志和南塘村吴氏族谱记载,盾牌在明朝就可“供习武防身用”,由此演化出的盾牌舞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盾牌舞主要表现两军对垒破阵、相互攻守拼战的场面,由男子集体表演,两铁叉手与众多(8个以上)牌丁伴着滚、打、桩、躲的一系列动作,组成四角阵、一字长蛇阵、八字阵、黄蜂阵、搭牌、龙门阵、荷包阵、打花牌等八个阵式。阵式布局巧妙严...
查看更多
高跷(高抬火轿)
2018.12.14
高跷(高抬火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沁阳市 高跷也称“高跷秧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因表演时多用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参演者十数人至数十人不等,多扮演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演出中常用的道具包括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高跷有“踩街”和“撂场”两种表演形式,其中“撂场”又分“大场”和“小场”两种。“大场”由舞队集体表演,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小场”由两三人表演,多为男女对舞...
查看更多
高跷(独杆跷)
2018.12.14
高跷(独杆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泰安市 高跷也称“高跷秧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因表演时多用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参演者十数人至数十人不等,多扮演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演出中常用的道具包括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高跷有“踩街”和“撂场”两种表演形式,其中“撂场”又分“大场”和“小场”两种。“大场”由舞队集体表演,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小场”由两三人表演,多为男女对舞...
查看更多
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