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花鼓灯(颍上花鼓灯)
2018.12.14
花鼓灯(颍上花鼓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颍上县 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播布区。 花鼓灯多在农村秋收完毕到来年春耕以前演出,尤以庙会、春会为最盛。花鼓灯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或“拉花...
查看更多
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2018.12.14
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凤台县 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播布区。 花鼓灯多在农村秋收完毕到来年春耕以前演出,尤以庙会、春会为最盛。花鼓灯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或“拉花...
查看更多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
2018.12.14
花鼓灯(蚌埠花鼓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蚌埠市 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播布区。 花鼓灯多在农村秋收完毕到来年春耕以前演出,尤以庙会、春会为最盛。花鼓灯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或“拉花...
查看更多
狮舞(黎川舞白狮)
2018.12.14
狮舞(黎川舞白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黎川舞白狮是流布于江西省黎川县日峰镇下桥村的一种传统舞蹈表现形式。据记载,黎川舞白狮早在元朝时就已初具雏形,到清代咸丰年间已发展成熟,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盛事。 黎川县流传着喜庆必放爆竹、舞白狮的习俗。通常在春节、五月初九城隍庙会、中秋时舞狮。一般从东桥村出发,到城隍庙开始起舞,沿黎川县城边舞边游,绕县城一圈。最后,杀狮仪式后请狮上殿,归回原位。舞白狮活动由掌龙珠人召集和主持,狮队一般由20人组成。雌雄成对出现。两狮在掌龙珠人的引导下,摆围观、并列、东上西落...
查看更多
狮舞(高台狮舞)
2018.12.14
狮舞(高台狮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高台狮舞是重庆彭水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已有约一百五十年历史,在当地民众中颇有影响。 在彭水,狮舞可以分为地面狮舞和高台狮舞两种。地面狮舞主要用于日常节日、生日、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等活动。搭台上架的高台狮舞则多用于重大节庆和比赛,表演时常常与地面狮舞连为一体。最核心的部分是空中表演:用方桌搭台,最少7张,一般15张,多则24张,极限达到108张。狮舞表演者身披长约二米的彩绘狮纹服饰,在...
查看更多
狮舞(田阳壮族狮舞)
2018.12.14
狮舞(田阳壮族狮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田阳县流传的壮族狮舞有地面狮舞和高空狮舞两种表演形式。地面狮舞属文派狮舞,主要是在地面表演狮子搔痒、舔毛、打滚、钻穴、抖毛等动作,显示出狮子活泼可爱的神态和嬉戏玩耍的性格。文派狮舞一般多用于节日庆典、拜年、集会、婚嫁、娱乐等喜庆活动。田阳壮族地面狮舞代表节目有《群狮迎宾》、《彩青拜年》、《凤凰台狮技》和《幼狮戏球》等。 高空狮舞属武派舞狮,以高台狮舞为主。其主要特点是把武术、杂技融入狮舞动作中...
查看更多
狮舞(藤县狮舞)
2018.12.14
狮舞(藤县狮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 藤县狮舞普遍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藤县。藤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东接苍梧,南界容县,西邻平南,北毗蒙山,东西横宽86公里,南北纵长112公里,土地总面积3946平方公里。这里素有“舞狮之乡”的美称。藤县狮舞分为两种:一种是侧重于地面技艺表演的“采青狮”;一种是侧重于桩上技艺表演的“高桩狮”。无论是采青狮还是高桩狮,在表现形式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当地百姓所喜爱。
查看更多
狮舞(青狮)
2018.12.14
狮舞(青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揭阳市 “青狮”俗称“青狮白目眉”,也称“开口狮”,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深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狮舞。 在潮汕,早期的舞狮除有习武和娱乐功能外,还有驱逐疫鬼的含义,目前,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地区仍有舞青狮驱邪的传统习俗。榕城南门孙氏,是由原揭阳县治渔湖京岗迁移而来的,一直以来,在宗族祭祀或喜庆的日子里,他们都要舞青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青狮的“狮头”前额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铜铃,长须鬈发,狰狞威猛。青狮表演...
查看更多
狮舞(松岗七星狮舞)
2018.12.14
狮舞(松岗七星狮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深圳市 松岗七星狮舞是分布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及相邻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它与其他狮舞表演的主要区别,在于伴奏的锣鼓乐节奏为“七拍半”,且有“骝马步”、“彪步”等多种舞蹈步法,有“狗型”、“伏虎型”等数种造型。它还在舞法上分为“武狮”、“文狮”,“武狮”的主要舞法有“逗蛇”(“逗”活的眼镜蛇),“文狮”的主要舞法为“狮子书法”。 松岗地处珠江三角洲。七星狮舞在松岗等地流传的历史,自清末民初起,至少已有百余年...
查看更多
狮舞(古陂蓆狮、犁狮)
2018.12.14
狮舞(古陂蓆狮、犁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信丰县 蓆狮、犁狮是信丰县古陂镇流传的不同风格的两种狮舞。 蓆狮流传于古陂圩,是当地谢氏家族所独有的狮舞形式;犁狮流传于黎明村,是清光绪年间,黎姓农民看到古陂圩的谢氏有了蓆狮后,创作的狮舞形式。谢谐音“蓆”,黎谐音“犁”,这两种狮舞在当地便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象征。 蓆狮的狮身框架长二米多,是用竹片扎成的,蒙上草蓆,外轮廓用粗稻草绳扎上,满身插满线香。舞蹈时由三人站在框架内,在头戴香火帽(称做“回回”)的...
查看更多
1
1415
1416
1417
1418
141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