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菠林喇叭”的激活策略研究
2018.11.23
“菠林喇叭”的激活策略研究
调研
【内容提要】“周家班”是中国民间鼓吹乐的代表,其所传承的“菠林喇叭”艺术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文章通过 “周家班”对“菠林喇叭”的保护与传承实践调研查究,揭示出“周家班”激活“菠林喇叭”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及文化自信的策略与步骤,同时也对“周家班”传承“菠林喇叭”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的困境提出思考。 【关键词】周家班 菠林喇叭 艺术价值 人文价值 文化自信 图1 周家...
查看更多
界首彩陶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与原则
2018.11.23
界首彩陶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与原则
调研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引导传统手工艺往产业化道路上去发展来解决它生存的困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保证它的活态传承基础上合理发展经济?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彩陶为例,剖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实现繁荣文化与发展经济双赢目的。 【关键词】界首彩陶 产业化 核心技艺 区域文化 文化服务 产业化...
查看更多
文化共生视域下的临夏砖雕艺术
2018.11.23
文化共生视域下的临夏砖雕艺术
调研
摘要: 临夏砖雕是一种明清时期从中国内地移植到西北河湟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其中阿合璧的文化气息,素有“回族砖雕”之称。砖雕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高度发展与多民族文化互融共生的背景有深刻的关联。从临夏砖雕的文化变迁史可以看到,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时常超越文本的规约,是多元的文化基因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交流、变异并自适应发展的结果,也是多民族共创的文化成果,其承载的丰富的文化记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价值。 关键词: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处
2018.11.2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处
国际组织或机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设部门之一,承担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秘书处的职能,秘书处的工作在总干事的授权下,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已核准的方案和预算进行。 相关链接:https://ich.unesco.org/en/secretariat-00032 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
查看更多
让高校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阵地
2018.11.23
让高校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阵地
论坛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并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传承基地。此举一出,教育界和文化界都大为振奋。把基地设在高校,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既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又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从《通知》内容看,高校将围绕民族民间音乐、美术...
查看更多
“非遗”背景下秦腔民间口述剧本的整理与挖掘
2018.11.23
“非遗”背景下秦腔民间口述剧本的整理与挖掘
调研
内容提要:口述剧本目前在很多秦腔民间剧团、班社中仍普遍存在。在“非遗”观念已深入人心的当下,立足秦腔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在调查研究、采访、访问基础上获得第一手民间口述剧本资料,并以将其记录、综合整理,进而做进一步的挖掘与研究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事情。 关键词:“非遗” 秦腔 口述剧本 整理 挖掘 2006年,秦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针对秦腔的传承与保护,以往多侧重于其生态环境的调节改善,其传承人传承谱系...
查看更多
七夕节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2018.11.23
七夕节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论坛
导语:又到一年七夕节,街边的各大商家早早的就已经打出“中国情人节”的招牌,除了作为表达爱情的契机,中国古代的人们又是定位七夕节的?在当下七夕又是如何在传统中传承和创新的呢? 七夕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它萌芽于春秋战国,成型于汉魏,兴盛于唐宋,明清成为一般性节日。今天七夕节的兴盛,既有传统节日复兴的大势催动,也有直接针对社会文化变化的需要,它适应了两性生活协调的要求,它体现了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可能与趋向...
查看更多
“大豫剧”的嬗变与梦想——关于豫剧的调查报告
2018.11.23
“大豫剧”的嬗变与梦想——关于豫剧的调查报告
调研
内容提要:目前豫剧遍布全国包括台湾在内的13个省市,有专业院团162个,民营院团1300多个,从业人数达10万之众,关注豫剧的人数超过3.5亿,是全国最大的剧种。豫剧通过打造精品剧目,培养优秀人才,参与跨文化交流,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全国豫剧大交流、大合作机制,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并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走向全国和世界。 关键词:豫剧 嬗变 交流 世界 豫剧是河南土生土长的剧种,清朝乾隆年间产生...
查看更多
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2018.11.23
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论坛
当前,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牢牢把握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 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
查看更多
提炼展示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世界意义
2018.11.23
提炼展示传统文化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世界意义
论坛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对全球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复兴事件并不多见,我们今天有可能正面临这一难得的机遇。而所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复兴,都不可能是平地起高楼式的突发事件,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一样,必须建立在对悠久的历史文化重新发现、重新认识、重新解读的基础上。所有文明的繁盛都需要有坚实基础,寻求传统文化艺术的历时性继承与共时性呈现,才不致走上文明发展的弯路。因此,端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炼与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与...
查看更多
1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