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胡锐诗
2018.11.15
胡锐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8年6月生,湖北省宜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襄阳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1970年参加工作,拜襄阳花鼓戏第四代传承人骆守正为师,学习花鼓戏。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是行腔富有创造性,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演细腻,举手投足恰到好处,动作自然而不造作。先后演出过二百多...
查看更多
曾美玲
2018.11.15
曾美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5年2月生,湖北省麻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6岁从艺,师从东路花鼓戏名家宋元珍,主攻小生,主演的剧目有《麻乡约》《井台会》《扯伞》等三十多出。唱腔高亢明亮,念白如珠落玉盘般清脆悦耳,身段潇洒脱俗,表演朴实细腻、儒雅大气,取众家所长。身兼演员和东路花鼓戏演出的管理者、传播者多重身份,精心培育了三届接班人,为东路花鼓戏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辛勤耕耘。
查看更多
万保英
2018.11.15
万保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7月生,湖北省随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1956年开始学唱花鼓戏。扮相俊美,嗓音条件好,久唱不衰。演戏认真,台风好,戏路宽,擅演老旦、花旦、彩旦等不同行当的角色。充分利用地方节庆、庙会等文化活动进行义务表演,深受群众喜爱与好评。同时注重戏曲调研,搜集花鼓戏历史文献、唱腔等资料。热心培养传承人,培育不同年龄层次的表演人才,发展业余戏曲爱好者。
查看更多
魏桂凤
2018.11.15
魏桂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4年8月生,河南省光山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光山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光山花鼓戏第五代传人。技艺精湛,功底扎实。从艺三十多年,演唱花鼓戏剧目六十多个,在鄂、豫、皖三边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知名度,花旦、闺门旦和生角技艺娴熟。嗓音圆润柔美,咬字准确,吐字清晰,深受观众喜爱。积极授徒传艺,已先后授徒十余人。
查看更多
周玉玲
2018.11.15
周玉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9年12月生,安徽省淮北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1984年进入淮北市濉溪县民营花鼓戏剧团,师承淮北花鼓戏传承人周钦全。1986年学有所成并在剧团担任主要演员。1989年在濉溪县花鼓戏剧团担任业务团长,一直坚持演出淮北花鼓戏至今。主攻老旦、小旦、青衣,后又拓展学习老生、小生、武生、须生、丑角。精通锣鼓镲技艺,深入掌握花鼓戏的唱腔曲调与念白,在打牢传统戏曲剧目基础的同时,大胆创新,排练适合农村题材的现代戏剧目。在...
查看更多
徐勤纳
2018.11.15
徐勤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12月生,浙江省金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婺剧代表性传承人。1955年考入浙江婺剧训练班,师从婺剧名角方炳环,攻文武小生。后入金华地区高腔训练班,师从江和义。入浙江婺剧团后,兼演生、旦、净、丑,主演过《断桥》等数十出婺剧传统剧目。1963年后,逐渐由演员转型为导演,先后导演了《白蛇前传》《临江会》《吕布与貂蝉》等剧目,复排了《九件衣》《水淹七军》《临江会》《宋江刺惜》《槐荫分别》《连环计》等传统剧目。导演的作品扎根传统,推...
查看更多
姚百青
2018.11.15
姚百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5年10月生,浙江省绍兴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剧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入绍兴市绍剧团演员训练班,后入浙江绍剧团,师从绍剧名家冯祖涛,主攻二面。唱腔纯厚,表演粗细结合,亦庄亦谐,在继承汪(筱奎)派艺术的同时不断丰富汪派艺术内涵,深受观众及同行赞赏。2013年获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代表作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真假悟空》《打半山》《打太庙》《黄飞虎反五关》《龙凤锁》《两狼山》等,有“江南活八戒”之美誉。近年来培养了朱丹贤...
查看更多
孙来来
2018.11.15
孙来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月生,浙江省温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瓯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于武术世家,1953年考入温州乱弹剧团(后改名为温州瓯剧团),攻武生行,后于1960年拜盖叫天为师。功底扎实,技艺全面。除本工武生外兼擅小生、老生、小花脸等行当,后兼做导演工作。表演刚中带柔、武打干净利落,形成外刚内柔的独特风格,深受观众喜爱,有“浙南活武松”美誉。代表作有全本《武松》《酒楼杀场》《北湖州》《杀金卖拳》《蝴蝶杯》《碧珠...
查看更多
霍一君
2018.11.15
霍一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2年12月生,江苏省连云港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海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出身于淮海戏世家,祖父霍启台、祖母霍张氏、父亲霍维标、姑母霍桂珍均为淮海戏艺人。自幼耳濡目染,喜爱淮海戏,师从祖母和父亲学习淮海戏唱腔和表演,少年时便登台演出。不仅擅演传统淮海戏,还擅演各类现代戏和新编剧目。退休后被单位返聘,现在连云港市艺术学校淮海戏班任教。
查看更多
王建伟
2018.11.15
王建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7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6年师从其父锡剧宗师王彬彬。嗓音天赋异禀、吐字清晰,行腔规整圆润、音域宽广、起腔高亢、落腔浑厚,善用小腔、落音。演绎人物细腻入微,注重人物心理刻画,在锡剧界享有声誉。领衔主演《珍珠塔》《玉蜻蜓》《状元之死》《泪美人》《双推磨》等剧目,尤以创作并主演《瞎子阿炳》倍受瞩目。近年来致力于培育年轻人才,并携其子王子瑜同台演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