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搜索
邱昌明
2018.11.15
邱昌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生,浙江善琏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湖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邱昌明1966年进入善琏湖笔厂工作,拜著名老艺人郑关清为师,专学择笔高档羊毫技术,择笔和水盆技艺是整套湖笔工艺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他全面继承了择笔羊毫传统操作技艺,始终秉承“精、纯、美”的制作准则,产品技艺十分明显,笔头锋颖清晰,顶口齐,无杂毛和废笔,笔身光、白、圆、直,成品湖笔“尖、齐、圆、健”四德齐备。1980年,他主持制作的“双羊牌...
查看更多
庄富泉
2018.11.15
庄富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5年生,浙江富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富春江宣纸有限公司厂长、董事长。庄富泉为家族造纸第五代传人,家族世代相传了一整套成熟的生产制作工艺,他于1972年随父从事竹纸生产,能熟练掌握和操作全套竹纸制作技艺。其中,有些特殊的造纸技艺是其他竹纸产区所没有的,如制浆技艺中的“人尿发酵法”、抄纸技艺中的“荡帘打浪法”等,均是富阳竹纸生产的绝艺。庄富泉善于制作元书纸(因皇帝元日庙祭时用以书写祭文,故称“元书纸...
查看更多
杨占尧
2018.11.15
杨占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生,四川夹江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占尧出身于造纸世家,是家传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第十二代传人。初中毕业后随父学艺,1980年开始独自行艺并自办手工抄纸作坊,创造出6尺、8尺大幅面竹料书画纸。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又成功研制出“丈二匹”书画纸。这种大型书画纸克服了以往的弊端,纤维细腻、拉力强、吸水均匀、洁白绵密、宜书宜画。2005年,为使有着千年历史、濒临消失的传统造纸工艺得以传承,他开始收集制作整套...
查看更多
托乎提·吐尔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28年生,新疆墨玉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制作桑皮纸曾是维吾尔族养家糊口的技艺,托乎提·吐尔迪1950年跟师傅学习桑皮纸制作技艺,八年后自己开办造纸作坊,1966年作坊停业。他制作的桑皮纸呈黄色,纤维很细,有少量的杂质,但十分结实,韧性很好,质地柔软,拉力强,不断裂,也不易被虫蛀。20世纪80年代以后,桑皮纸逐渐退出了维吾尔族群众的日常生活,托乎提·吐尔迪仍每年制作少量的桑皮纸,是目前新疆桑皮...
查看更多
和志本
2018.11.15
和志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纳西族,1928年生,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高级民间美术师。和志本12岁就在舅舅的指点下学习东巴经书、造纸和绘制神画、神路图及木牌画,是家传东巴的第六代传人。“文革”时期,他被迫中断造纸术的学习与研究。1983年,和志本受邀到丽江参加东巴文化座谈会,会后他重新拿起画笔和造纸工具,开始继续研究、学习纳西族古老的造纸技术。1993年,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和志本正式恢复了东巴造纸,由于东...
查看更多
刘世阳
2018.11.15
刘世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生,贵州贞丰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世阳是小屯乡刘氏造纸的第九代传人,他于1965年开始学习造纸,三年后承袭父业。他制作的皮纸纸质绵韧,纸面平整,厚薄一致,手感润柔,柔中带刚。其产品主要有黄金纸、壁纸,有些产品还出口到欧美地区。2006年起,刘世阳开始技艺传承活动,先后将古法造纸的技艺传给其弟刘仕友、刘仕虎和其子刘梦,希望他们将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查看更多
罗守全
2018.11.15
罗守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布依族,1942年生,贵州贵阳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罗氏家族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造纸历史,是村子里造纸历史最长、威望最高的家族。罗守全是罗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他12岁开始跟随父亲到造纸作坊观看并学习土法造纸,15岁时帮着父亲打杂,20岁时掌握了全部的造纸技艺,能够独立造纸。造纸需经72道工序,其中很多细碎的工序全凭造纸师傅的经验来判断。罗守全造的土纸,略带竹香,纸张均匀平整,纤维细腻。他仍然遵循祖上土法造纸技艺传男不...
查看更多
邢春荣
2018.11.15
邢春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生,安徽泾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泾县小岭曹氏一族是宣纸生产技艺的主要传承者。邢春荣师从第二十六代曹氏族人,学习掌握了宣纸生产的各项技艺。晒纸是手工生产宣纸必不可少的工序,一直沿用至今,纸张的晒制需要绣花的手和强壮的体力。他晒制的红星牌净皮四尺单于1979年、1984年、1989年三次蝉联国家质量金奖。他积极倡导和实践古法生产宣纸,在从事操作工期间,亲手带出了二十几名晒纸学徒,现在以技术带头人的身份...
查看更多
严昌武
2018.11.15
严昌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生,2009年去世,四川大英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严昌武12岁随舅父学习卓筒井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及全套工艺流程,能将懒子、筒匠、灶匠、搬车匠所掌握的技艺也一并完成。他是这项技艺的第四十五代传人,尽管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真空制盐取代了手工制盐,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自贡卓筒井传承近千年,生产从未中断。作为这项技艺的传人,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了近七十年,他不仅传承了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还传承了卓筒井一...
查看更多
王阿牛
2018.11.15
王阿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5年生,浙江绍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轻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王阿牛出生在绍兴东浦赏祊村的酿酒世家。17岁跟父亲进酒作坊后,继承了父辈的酿酒技艺。他对绍兴黄酒的酿制发酵技术刻苦钻研,反复实践,获得了娴熟完善的绍兴酒生产技术,成为全国黄酒行业出类拔萃的行家。1979年,他被聘为轻工业部评酒委员,1982年,他再次被聘为国家级黄酒评委。王阿牛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于1959年编写了《绍兴酒操作规程...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