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全国政协京昆室举办讲座探讨昆曲之美
要闻
日前,全国政协京昆室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戏曲艺术系列讲座之五——昆曲表演艺术之美”。此次讲座由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仝广成主持,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主讲。蔡正仁从昆曲的悠久历史讲起,着重讲述了昆曲在近现代的传承与发展。他说,昆曲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门古老艺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近现代一度濒临消亡。上世纪50年代,“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他作为时代的见证人,见证了新中国让昆曲艺术再现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昆曲的传承与...
查看更多
四川召开阿坝州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现场推进会“非遗+扶贫”的新探索
地方新闻
 壤塘县壤巴拉藏式陶艺传习所学员正在进行陶艺制作 付远书 摄   6月5日,由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扶贫移民局指导,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阿坝州文广新局、壤塘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阿坝州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扶贫现场推进会”在阿坝州壤塘县召开。会议推进文化和旅游部关于“非遗+扶贫”工作要求,推广壤塘县文化扶贫经验,对调动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四川省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壤塘县委副书记、县...
查看更多
传承小郁竹艺是我的梦想和追求
人物
危禄绵在演示小郁竹艺“火弯”技艺。王骁金龙 摄“摆好火柱,把竹子插入火柱的对穿孔里,然后用火在需要弯曲的部位下烧烤,等竹子开始软化,就用左手试压一下。”在青山翠竹环绕的一座手工作坊内,益阳小郁竹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危禄绵正指导学生学习“火弯”技艺。据他介绍,火弯是小郁竹艺的核心工序之一,是小郁竹艺独特的标志性技艺。益阳小郁竹艺始创于唐宋时期,采用生长3年至5年的麻竹为骨架、多种竹材为部件,加工成各种器具,是一种民间传统手艺。除了火弯,小郁竹艺的制作还有许多...
查看更多
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宁夏宣传展示活动即将精彩呈现
地方新闻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宁夏将在遗产日前后,举办“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宁夏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2018年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遗产日期间,全区...
查看更多
湘鄂赣非遗项目展演启动
地方新闻
参加交流展演的江西铜鼓县民俗舞蹈《七鲤抢虾》汤超龙 摄6月2日晚,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岳阳系列活动暨第四届湘鄂赣边界地区(临湘)非遗文化旅游节在岳阳临湘市启动。岳阳市的62个非遗项目以及湖北省崇阳县提琴戏、通城县打锣腔,江西省铜鼓县七鲤抢虾等非遗项目进行了交流展演和展示,让当地群众领略了不同地域非遗项目的特色。本次活动由湖南省文化厅、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岳阳市政府、临湘市政府主办,共分为启动仪式、非遗讲堂、非遗展示、非遗展览、非遗展演等...
查看更多
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好菜多多”
专题报道
    今年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全民共享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    北京:新技术护航文化遗产未来    为迎接及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市围绕“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这一主题,以“新技术护航文化遗产未来”为主线,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北京市的主会场活动将在房山区的周口店遗址举办,将充分展示近年来北京在科技保护文物及文化遗产工作上取得的成果。6月9日当天,北京各区文化委员会...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优秀成果(上海高校专题)展在京开幕
要闻
6月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优秀成果(上海高校专题)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并击鼓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上,上海戏剧学院演出了皮影戏《鸡斗》和布袋木偶戏《大名府》,上海大学带来了非遗跨界音乐剧《白蛇惊变》,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东华大学分别演绎了《云想彝裳》《布衣经纶》非遗服饰秀,共同献上了一场美轮美奂的非遗嘉年华。本次...
查看更多
中国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
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竞选投票(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供图)当地时间6月6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大会第7届会议上,中国以123票高票当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任期2018-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于群率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由24个缔约国组成,具有执行缔约国大会决议、修订实施《公约》的操作指南、评审各国非...
查看更多
项兆伦: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非遗的当代实践,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我国的非遗实践日渐活跃。传统节庆重新热闹起来,传统表演艺术与口头文学焕发新的生机,有时代感的传统年画让过年的年味儿更浓,文创设计越来越注重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面实施,富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现代气息的手工艺品成为消费者的钟爱。活力再现的非遗对于弘扬优秀道德价值、培厚社区文化积淀...
查看更多
研培计划优秀成果(上海高校专题)展开幕
成果展示
6月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恭王府博物馆、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承办,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共同协办的“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优秀成果(上海高校专题)展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恭王府博物馆、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