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传统地方戏曲该怎么走?
2013.03.27
传统地方戏曲该怎么走?
专题报道
传统地方戏曲该怎么走?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陕西的全国人大代表、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曾以一曲高亢清亮的秦腔在人民大会堂前亮相,她想以此方式呼吁各界加强对传统地方戏曲的保护。 传统地方戏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也曾是和人民大众最贴近的艺术样式。它随着中国社会的演进而成长,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而如今,传统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面临困境,未来,传统地方戏曲该怎么走? 现状不容乐观 对传统地...
查看更多
北大昆曲传承新五年计划启动
2013.03.27
北大昆曲传承新五年计划启动
其他新闻
让昆曲“牡丹花”开得更持久 ——北大昆曲传承新五年计划启动 2013年3月22日下午,从云南运来的粉牡丹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院里盛开得娇艳欲滴,一群“护花义工”相聚在这里,包括华人作家、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总制作人白先勇,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等,这次相聚为的是宣布北京大学昆曲传承新五年计划(20...
查看更多
古村落,重要的文化空间
2013.03.25
古村落,重要的文化空间
论坛
古村落,重要的文化空间 江西吉安渼陂村的古街巷。 邱春林 摄江西吉安富田镇的“喊船”送神仪式。 邱春林 摄 经济技术全球化的到来,令新生事物从城市向乡间强劲渗透,几乎无人还能从容选择慢节奏的生活。这十几二十年里,那些散布在大江南北的乡间村落,似乎不再产生梦想和激情,年轻人去往他乡,原本生气勃勃的乡村空了、老了,只有偶然闯入的游客会为它驻足流连。 具有漫长农耕文明史的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化发育得最充分的国家之一,古村落...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传承仍不乐观 如何不再“非常遗憾”
2013.03.11
非遗保护传承仍不乐观 如何不再“非常遗憾”
专题报道
非遗保护传承仍不乐观 如何不再“非常遗憾” “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在联展现场制作香包。 秦晴 摄 一场热闹的展览之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缺人才、缺经费、缺创新……这些存在已久的问题依旧困扰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很多人都在想办法、出主意:非遗走进课堂、提高补贴经费、提供免税等优惠政策……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想让非遗不再“非常遗憾”。但是,要真正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还需要长期的工作。 3月27日,云南昆明官渡古镇,历时6天的首...
查看更多
贵州创新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
2013.03.11
贵州创新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
其他新闻
贵州创新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 自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贵州三都“水书”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水书”研究者成功制作完成的水族水语有声词典电子版已正式问世,并免费供社会各界使用。 水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据考,甲骨文之前,水族古文字就已存在。用其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至今,水语仍在水族地区广泛应用...
查看更多
警惕非遗保护中重“器”轻“道”的倾向
2013.03.11
警惕非遗保护中重“器”轻“道”的倾向
论坛
警惕非遗保护中重“器”轻“道”的倾向 当前,世界范围内非遗保护日益兴盛,从立法、普查到建立代表作和传承人名录,再到各种形式的展演、展示、展销、讲座、培训、论坛,本世纪初兴起的非遗保护,连同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启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遗产时代”,也给非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如中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等,非遗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空前重视,被视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和民族文...
查看更多
民俗保护新思路:非遗项目变身民俗节
2013.03.08
民俗保护新思路:非遗项目变身民俗节
专题报道
民俗保护新思路:非遗项目变身民俗节怀柔敛巧饭节目表演 如果问北京的杨树底下村,也许没有几个人能答上来,但要问起每年正月里的“敛巧饭”,那知道的人一定不少。 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的“敛巧饭”,可不是一顿普通的饭,它不仅流传了近200年,而且已被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村里老人讲,当初霍、靳二姓先人来到杨树底下村定居,派人出外乞求粮食种子,不料讨回的种子撒落石缝里,是几只山雀儿飞来,帮着把种子衔出。为报山雀之恩,以后每年正月里,村中少女...
查看更多
向社会普及非遗知识 使非遗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2013.03.08
向社会普及非遗知识 使非遗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专题报道
向社会普及非遗知识 使非遗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这是件积德的大好事!”抚摸着崭新的《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谱系大典》,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北京扎燕风筝传承人、86岁的费保龄老人赞不绝口。翻开书中自己关于扎燕风筝的口述,老人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书里的人我几乎都认识,要没有政府支持,任这些手艺自生自灭,早看不着这些绝活了。” 近日,北京市首部由区县编辑的“非遗传承人家谱”——《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谱系大典》出版发行。该书...
查看更多
王文章委员:应对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实行抢救性保护
2013.03.07
王文章委员:应对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实行抢救性保护
其他新闻
王文章委员:应对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实行抢救性保护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宝,其中既包括众多的汉族戏曲剧种,也包括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正在召开的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提交了《关于对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实行抢救性保护的提案》,呼吁各界共同关注我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的生存和发展。 据王文章委员调研统计,我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有不到20个,其中藏戏、壮剧等因地域艺术特色的不同,又被细分为以不同地域称谓...
查看更多
瑙鲁共和国
2013.03.01
瑙鲁共和国
缔约国
查看更多
1
2162
2163
2164
2165
2166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