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非遗,重传承才能更好保护
专题报道
非遗,重传承才能更好保护 ——对话凤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德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生活着苗、汉、土家族等28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县。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交相辉映,使凤凰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近日,记者采访了凤凰县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主任李德煌。    记者:目前,凤凰县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主要是什么?又有哪些重点非遗保护项目?    李德煌: 非遗中心的工作很细,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普查、建档立库工作;二是负责...
查看更多
贵州:“活态”传承开启“非遗”宝库
专题报道
 贵州:“活态”传承开启“非遗”宝库 李惊亚  闫起磊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从该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011年的门票收入中,拿出15%的资金作为民族文化保护经费奖励给西江苗寨千余户村民,以表彰他们在保护民族文化、确保景区环境卫生等方面作出的贡献。此次获奖励农户户均4000元左右,其中最高一户获得8643元。仅2011年度,该县全年兑现给千余户村民的民族文化保护经费总计达539万余元。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世界最大苗寨,贵...
查看更多
千年推光漆艺:在传统和时尚的联姻中薪火相传
专题报道
千年推光漆艺:在传统和时尚的联姻中薪火相传   薛生金端坐在画架前欣赏着几朵雍荣华丽的牡丹花,身旁几个小徒弟有的用手在为首饰盒推光,有的在为山水图涂金粉,有的在把漆画搬到阴房里,不远处平遥古城里热闹的景象并没有干扰到他们的思绪。  薛生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遥推光漆艺的代表性传承人,75岁的他已经跟推光漆艺打了60多年的交道,他希望把这项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平遥推光漆器是“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在唐代即负盛名,它以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平遥推光...
查看更多
麦西热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相关资讯
经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11月15日审议通过,《麦西热甫》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月16日,新疆文化厅已接到国家文化部电话,共有3个中国申报项目被批准列入本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麦西热甫》,还有《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及《中国活字印刷术》入选。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李季莲介绍,麦西热甫(民间又称麦西来甫)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集地...
查看更多
喀麦隆共和国
缔约国
查看更多
华阴老腔传承人张喜民:传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物
华阴老腔传承人张喜民:传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华阴老腔演出   张家皮影戏是“华阴老腔”戏班之一,张喜民是班主,1947年生于华阴市卫峪乡双泉村,15岁随家人学老腔皮影戏,5个月后就能登台演出。因他年龄小,又为主唱,初出江湖即声名鹊起。  喜民的人缘好,又因为老腔有了名气,出租车的司机师傅听说《法制日报》记者去采访张喜民,兴奋地给记者介绍“华阴老腔”,还一个劲地夸赞喜民班社。  老腔发源地“双泉村”位于华阴市卫峪乡,介于潼、华两郭之中,兼绕山水佳处。  从华阴...
查看更多
记非遗传承人崇德福:"经历过才知道怎样教学生"
人物
记非遗传承人崇德福:"经历过才知道怎样教学生" 崇德福  北京立秋以来的第一场雨从清早开始就瓢泼一样地下着,此时的琉璃厂西街少了往日的人流攒动,来到荣宝斋木版水印车间的大门口,黑色的铁门里面一座四层的小楼与沿街门市的富丽堂皇相比显得质朴低调。楼梯两侧晾满了宣纸,空气中也弥漫着水墨的味道,车间里的师傅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崇德福的工作地点是刻版工作室,与其他师傅相比,其工作台别有一番风味,周围摆满了绿植,窗户上还挂着一个鸟笼。崇德福十分喜欢花鸟,他说...
查看更多
街边舞台给"非遗"传习空间 多样延续精粹渗入百姓家
专题报道
街边舞台给"非遗"传习空间多样延续精粹渗入百姓家 丰晓飞 王琼瑜 每周五,歌仔戏传承人曾宝珠都会在公园小学教孩子们歌仔戏的唱法和表演技巧。     传播闽南非物质文化,古城东路上的“闽台非遗传习舞台”只是方式之一。在厦门,更多的传承方式根植于民间。比如,老人自发组建文艺演出队,开展闽南戏曲传唱;闽南戏曲传承人,忙碌于学校和单位之间,有意识地从娃娃抓起,培育闽南戏曲传承环境;20多个年轻人因对歌仔戏的共同热爱组建QQ群,时常互相交流唱法……随着时代的进步,特...
查看更多
遗憾,不该成为“非遗”的命运
论坛
遗憾,不该成为“非遗”的命运曹 静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这位83岁高龄、仍为“非遗”四处奔走的老人疾呼:当文化遗产被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当“非遗”被当作GDP指标写入规划,“非遗”必然无法逃脱“非常遗憾”的命运。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别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非遗”保护这本“好经”念“歪”了。    损毁传统文化就意味着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国际交流中失去了共通的文化语言     解放周末:从20...
查看更多
非遗:如何与生活、时代和谐共存?
论坛
非遗:如何与生活、时代和谐共存?     在过去七年中,我们看到,随着文化遗产日的设立,非遗和保护非遗的观念日渐受到关注。伴随各种纪念活动的相继开展,我们在思索:怎样才能让非遗不仅仅表演在舞台上,也不仅仅掌握在传承人手里?如何让这些文化现象,不再凭借特殊“保护”而存在?我们在思考,也在寻找……以下是来自学者、政府管理者、群众和业务指导人员的声音。  让非遗在生活中“活”下来  □黄挺  近些年,人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中小学教师、民间艺术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