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探寻“民族小岛”撒拉族
专题报道
探寻“民族小岛”撒拉族     在西北民族走廊上,若干较小民族混居在较大民族中间,保持着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特色,费孝通先生形象地称之为“民族小岛”。撒拉族居住的循化县黄河谷地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小岛”。  撒拉族人口约10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县以及甘肃省积石山县的黄河谷地,也有部分散居在其他地区。撒拉族自称“撒拉尔”,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撒拉语。  撒拉族人就生活在这狭窄的黄河谷地。元末,撒拉族先民从中亚迁徙至此,明代逐渐形...
查看更多
非遗工艺品汇聚北京潘家园
其他新闻
非遗工艺品汇聚北京潘家园  作为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分会场,2011年11月5日至13日,潘家园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交易博览会,将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举办。届时,展出包括苗绣、皮影、内画、景泰蓝、兔儿爷、歙砚、德化瓷、东阳木雕、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山西平遥推光漆器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20余种共260件精品。  11月3日,记者在潘家园旧货市场现代收藏品大厅二层展厅内发现,展览已基本布置停当。一进门,就看见国家级非遗项目“聚元号弓箭制...
查看更多
第六届中国京剧节武汉启幕
其他新闻
第六届中国京剧节武汉启幕   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2011年11月2日晚在武汉琴台大剧院启幕,来自国内外的35台优秀剧目和众多名家,将在此“端出”历时半个多月的京剧大戏。  中国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湖北京剧院等众多京剧院团,将携27台体现时代精神和各地特色的艺术佳作展演。美国齐淑芳剧团、台北新剧团将参加祝贺演出,湖北汉剧、安徽徽剧等6台与京剧艺术有渊源的剧目也将参演。  观众既可了解京剧在境外和海外的传播与发展情况,也可以窥见京剧艺术的前世...
查看更多
帕劳共和国
2011.11.02
帕劳共和国
缔约国
查看更多
秦腔的历史兴衰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启示
论坛
秦腔的历史兴衰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启示   阅读提示:  ● 兴,在“接”地气;衰,在“放”地气。历史上,秦腔的兴盛,得益于它的民众性、草根性。然而过分追求“关注度”,也就有意无意催生了它的“邪僻性”乃至衰落。  ● 戏曲不能沦为“活报剧”,更不能脱离时代,唯有站在民众立场上,坚守独立思考和美学品格,才可能赢得与时代艺术同步发展的空间。  ● “娱乐至死”的“偏方”,秦腔早在清代就用过了,事实证明,那是秦腔的“苏丹红”、“瘦肉精”和“三聚氰胺”。  秦腔是梆子...
查看更多
西藏“非遗”传承方式突破传统 向多元化发展
其他新闻
西藏“非遗”传承方式突破传统 向多元化发展   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唐卡绘画大师丹巴绕旦和格桑次旦,都在自家开设“传习所”进行传统唐卡绘画的师徒教授。与从前不同的是,他们同时还在西藏大学开设的唐卡班任教,通过现代学院式教学传承民族文化。  “从前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僧不传俗’,但现在,这些传统模式逐渐突破。”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负责人阿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方式,正在发...
查看更多
北川非遗保护中心正式落成 馆藏珍贵文物80余件
其他新闻
北川非遗保护中心正式落成 馆藏珍贵文物80余件  近日,在北川新县城迎来首个羌历新年之际,建筑面积3075.19平方米的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落成。据介绍,“5·12”地震使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了惨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始抢救性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通过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了濒危且独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5个。   主题展厅 珍藏珍贵文物80余件   北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9年12月28日奠...
查看更多
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11月2日开幕
其他新闻
 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11月2日开幕  由文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将于2011年11月2日至11月18日在湖北武汉举行,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举办的一次全国性重要文化艺术活动,也是文化部在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举办的一次京剧艺术盛会,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京剧节继续秉承“京剧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宗旨,突出“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主题,进一步推...
查看更多
梅兰芳逝世五十周年 四台经典大戏齐登场
其他新闻
梅兰芳逝世五十周年 四台经典大戏齐登场梅葆玖和他的部分弟子在活动现场合影  四代梨园,世纪梅香。日前,为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逝世50周年,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专门携弟子在北京宣布,以《世纪梅香》冠名的4台专场演出,近日将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台湾等地的部分“梅派”传人,以及专程从日本赶来的艺术家聚集北京,集中呈现“梅派”艺术独特魅力。  此次由梅兰芳艺术基金会、北京京剧院、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大剧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演出活动,堪称...
查看更多
寻访“母亲的艺术” 鲁北民间的“女红”记忆
专题报道
寻访“母亲的艺术” 鲁北民间的“女红”记忆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盘扣仿佛一件件艺术品  在过去,女红多半是指女子的一些针线活,像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举凡妇女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就称为“女红”。中国女红是讲究天时、地利、材美与巧手的一项艺术,而女红技巧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  旧时夫家对于择妻的标准,都以“德、言、容、工”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之,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在崇尚女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