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19 星期六 农历六月廿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130)
机构
(24)
政策
(427)
资讯
(11549)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68)
百科
(148)
其他
(1295)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古老流派”舞台重生
2011.08.08
“古老流派”舞台重生
专题报道
“古老流派”舞台重生 深受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喜爱的“赛里木赛乃木”终于有了第六代传人,阿皮子·阿克木近日接过接力棒,一度面临绝迹的“赛里木赛乃木”又回到了演艺舞台。 “赛里木赛乃木”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泛流传于乡村的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弹唱艺术形式,是古老的木卡姆的子曲。几个世纪以来,这种乐曲被当地的维吾尔族人广为传唱,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据了解,“赛里木赛乃木”全部唱完需要6小时,由12个曲目、96个唱腔、300余首诗歌组成,是新疆最大的...
查看更多
传统蓝印花布的现状
2011.07.29
传统蓝印花布的现状
专题报道
传统蓝印花布的现状 蓝色的底、白色的花,从宋代起源至明清兴盛,手纺、手织、手染的江苏南通蓝印花布因结实耐磨、图案吉祥等特点,一直是老百姓喜爱的生活用品。民国后期,由于受到五彩花布的影响,蓝印花布的生产销售规模开始萎缩。后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商品经济的浪潮袭来,农耕文明条件下产生的传统技艺也受到影响,先进工业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现代化纺织机器和先进的印染技艺取代了传统的木质纺纱机、织布机。在江苏南通,原先大规模生产蓝印花布的作坊纷纷改行,至今只有...
查看更多
衡山影子戏 民间戏曲瑰宝
2011.07.25
衡山影子戏 民间戏曲瑰宝
专题报道
衡山影子戏 民间戏曲瑰宝 衡山影子戏是民间艺术宝库的一枝奇葩,它主要流行于现在的衡山县、衡东县和南岳区(衡东县、南岳区均由衡山县分出)。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经三百多年起伏,历久弥新 影戏起源于唐、五代,繁荣于宋、元、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衡阳市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王夫之的《念奴娇·影戏影》词可知,早在明代后期,衡阳就有了影戏的踪迹。 衡山影戏的出现,大约为清顺治初(1644年),福田铺乡农民彭凤举从外地学艺归来,成立...
查看更多
山西加强非遗保护 群体传承使传统技艺现生机
2011.07.20
山西加强非遗保护 群体传承使传统技艺现生机
专题报道
山西加强非遗保护 群体传承使传统技艺现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脚印,是不同时代民众心理特征的‘活化石’。”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中悦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传统艺术表演、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传统文化种类繁多,特色鲜明。 这些曾罕为人知的人类遗产,在山西近年来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开始崭露头角。 为了摸清“家底”,从2007年开始,山西历时三年,完成了这项普...
查看更多
善待她:江山坐唱班
2011.07.20
善待她:江山坐唱班
专题报道
善待她:江山坐唱班江山市双塔街道城北社区坐唱班在演出 江山坐唱班是浙江省江山地区流传较广的民间音乐文化品种,常活跃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以及庙宇祠堂中。江山坐唱班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唐代,唐末黄巢起义军开通了浙江通往福建的仙霞古道,成为官绅、商贾等进入福建、江西等的必经之地,由此也称为“商贸大道”。由于这条古道上人群络绎不绝,为旅客休息提供场所的旅店、茶榭、酒楼等服务场所纷纷建立起来,为旅客提供娱乐服务的民间坐唱班也应运而生。后来古道消亡,但这种植根于农村...
查看更多
《非遗法》的理念解读:体现对社群价值的尊重
2011.07.20
《非遗法》的理念解读:体现对社群价值的尊重
专题报道
《非遗法》的理念解读:体现对社群价值的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法》的颁布实施,不仅在工作层面上为非遗的保护、保存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而且从政治层面来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非遗法》的国际视角 我国是参与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2011.07.18
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其他新闻
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由《文化月刊•遗产》、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网-文化中国、华夏遗产网共同举办的“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最终获奖结果近日出炉,本次评奖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在原有奖项的基础上略有调整,并增设了特等奖、优胜奖、组织奖、学术贡献奖、文化遗产保护特殊贡献奖和优秀传承人奖。特等奖 奖励《文化月刊•遗产》2年刊物 蓝夹缬靠枕 扑灰年画一等奖 奖励《文化月刊•遗产》1年刊物 蓝夹缬靠枕 阳新布贴 南京云锦二等奖 奖励...
查看更多
青海“花儿”:借力品牌求发展
2011.07.18
青海“花儿”:借力品牌求发展
其他新闻
青海“花儿”:借力品牌求发展 “千万年的黄河水不干,万万年不塌的青天,千刀万剐我情愿,不唱我花儿是万难。” 入夏以来,青海省相继举办了第八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大通老爷山花儿会、互助丹麻土族花儿会等活动,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北地区的原生态民歌“花儿”在高原上的村落里时时唱响,各地歌手纷纷参加,许多观众为之痴迷。 然而,植根于原生态农牧生活,以表达爱情为主题的“花儿”在强调通俗、流行的现代生活中怎样得到传承和发展?如何使这朵民间艺术奇葩在...
查看更多
“原生态”究竟是什么意思
2011.07.15
“原生态”究竟是什么意思
论坛
“原生态”究竟是什么意思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个人赛中增加了“原生态”唱法比赛,这件事似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原生态”这个概念引起的歧义和争论。以前涉及乡土文化时,常用的是“民俗”“民间”或“民族”之类比较专业的概念,如民俗文化、民间文学、民族唱法等。而在民间艺术之外另起炉灶讲“原生态”艺术,不但与民俗文化概念相混,而且关于什么是“原生态”、什么不是“原生态”也很难明确区分。因此使用这个概念似有故弄玄...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地方曲艺》文集研讨会启动
2011.07.15
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地方曲艺》文集研讨会启动
其他新闻
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地方曲艺》文集研讨会启动 7月9日,由青海省社科院、青海省民协、西宁市群众艺术馆主办的西宁市国家级非遗项目《青海地方曲艺》文集研讨会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即将出版的《青海地方曲艺》文集,将对当前青海地方曲艺重新挖掘整理,并使近年来我省曲艺创作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到梳理。 青海地方曲艺种类繁多,平弦、越弦、贤孝等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地方曲艺是我省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深受群众喜爱,尤其是健康向上的曲艺,不但能丰富群...
查看更多
1
2241
2242
2243
2244
2245
311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