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成都:大手笔发展蜀绣
2009.07.07
成都:大手笔发展蜀绣
其他新闻
成都:大手笔发展蜀绣 记者从成都市振兴蜀绣、共谋发展推进会获悉,成都市将通过扶持蜀绣传承人、建设蜀绣文化产业园、创新蜀绣产品等手段,打造蜀绣文化传承基地,加快蜀绣产业振兴步伐,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文化。 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但长期以来,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却不如苏绣、湘绣、粤绣。据了解,目前成都市仅有数家企业从事蜀绣的生产销售,面临着市场不大、发展不快、人才断档的窘境。此外,由于一些蜀...
查看更多
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
2009.07.07
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
论坛
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危机中的希望 只授家人不授外人、只许男人演出不许女性上台等等传统习俗正在被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过程中,传承人走上了传承与创新之路。 日前, 2009年BMW文化之旅在从成都出发后,经过了甘肃兰州,抵达青海西宁结束。作为主办单位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传承人的保护。 在黄河边的兰州水车公...
查看更多
“香山帮”后代改做布生意
2009.07.07
“香山帮”后代改做布生意
其他新闻
“香山帮”后代改做布生意 香山传统建筑营造的鼻祖蒯祥建造了皇家宫殿“紫禁城”,而蒯家主脉的后人却已经“绝传”技艺。日前,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大学生组成的“‘香山帮"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调查”小分队,就香山帮的技艺传承问题与蒯家二十三代世孙蒯岐山展开对话。 “香山帮”是一个传承千年的建筑流派,已经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目前却面临着传承的难题。自从蒯老的高祖考中科举之后,蒯家的儿孙渐渐不再从事这种传统工艺,改试科举。“本来我是想继承木工的,办...
查看更多
南京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2009.07.07
南京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其他新闻
南京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7月7日上午,“我是小小传承人”夏令营活动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拉开帷幕,数十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将开设“非遗课堂”,手把手地教小学生们学习剪纸、泥塑、彩绘葫芦等民间绝活。随着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活化石”正从“深闺”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而学校课堂已经成为非遗传承的“主阵地”之一。 去年年初,南京十三中锁金村分校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白局演出”。徐春华、周慧琴和黄玲玲等白局艺...
查看更多
“蜀绣”――中国刺绣艺术的绝唱
2009.07.07
“蜀绣”――中国刺绣艺术的绝唱
专题报道
“蜀绣”――中国刺绣艺术的绝唱 一、蜀绣的发展近况简介 蜀绣艺术起源于四川盆地的川西平原,因为川西平原古称“蜀”,故川西的手工刺绣被称为“蜀绣”。蜀绣的兴起与蚕丝织品的出现密切相关。“蜀”字在古时是一种野蚕的名称,后来因为蚕丝业的兴盛,川西也就被称为“蜀”。 蜀绣是全国四大名绣之一,根据三...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黄山歙砚
2009.07.07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黄山歙砚
专题报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黄山歙砚黄山歙砚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安徽站洪波、刘军,黄山台汪娜):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意思是中国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其中,砚因为材质珍贵、做工精良,更是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受到文人墨客的特别珍爱。在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有一种砚台叫歙砚,是中华四大砚品之一,至今已有1200百多年的历史,它因产于唐宋时期的歙州而得名。 目前,安徽黄山所开采...
查看更多
原生态表演献艺首都舞台
2009.07.06
原生态表演献艺首都舞台
其他新闻
原生态表演献艺首都舞台 云南红河州的海菜腔、青海果洛州的弹唱、广西柳州市的侗族大歌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疆刀郎乐舞……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原生态风格的歌舞表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于7月3日登上了首都文艺舞台。 北京市西城区“为伟大祖国骄傲”系列活动之一的“友城手拉手、浓浓民族情”迎国庆文化交流周从7月3日持续到7月10日,来自山西省忻州市、内蒙古呼伦...
查看更多
蒙古族服饰的寻根之旅
2009.07.06
蒙古族服饰的寻根之旅
专题报道
蒙古族服饰的寻根之旅 2004年“蒙古服饰艺术”被文化部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40个试点项目之一。 2006年,自治区组织了田野调查组重点在区内调查,先后走访57个旗县,采录各种蒙古族服饰、配饰4000多件,拍摄照片8000多张,基本摸清了内蒙古境内蒙古族服饰艺术现状。 2007年,田野调查组又重点到区外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青海、甘肃等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蒙古族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同时,评选命名了首批19个蒙古族服饰艺术传承人、2名...
查看更多
肥东洋蛇灯玩成了“国家级”
2009.07.06
肥东洋蛇灯玩成了“国家级”
其他新闻
肥东洋蛇灯玩成了“国家级” 一个相传数百年的美丽传说,让一个极具民俗特色的民间传统活动在一座不起眼的小村落里一代代传承下来。2008年,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的洋蛇灯(如上图)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5月,大邵村的村民邵传富又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邵传富表示一定要让有几百年历史的洋蛇灯继续传承下去。 说起前不久获得的这一殊荣,邵传富依然很激动,他觉得这个荣誉不属于他本人,而属于整个大邵村。玩洋蛇灯的民俗在邵氏家族中代...
查看更多
京东大鼓的特色与保护
2009.07.06
京东大鼓的特色与保护
专题报道
京东大鼓的特色与保护 在繁花似锦的鼓曲之园中,京东大鼓是一枝别具特色的奇葩。它的独特唱法与韵味,与其他曲种鲜明地区别开来,使人听过一遍,就留在记忆中很难忘记了。 上个世纪50年代,曲艺艺术呈现出一个新的繁荣时期,电台经常播放鼓曲、评书和相声节目,那时还没有什么时尚或流行之说,各类节目只要好听,不同年龄、层次的听众一般都不排斥,包括中小学生。 我就是那时初次听到京东大鼓的,而且记住了演唱者的名字――刘文斌。后来年龄大些,也去茶社剧场看曲艺...
查看更多
1
2316
2317
2318
2319
2320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