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4 星期六 农历八月十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1209)
机构
(24)
政策
(428)
资讯
(11622)
清单
(12139)
资源
(3158)
学术
(2372)
百科
(148)
其他
(129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扬州评话是口传文学吗?
2009.10.13
扬州评话是口传文学吗?
论坛
扬州评话是口传文学吗?汉学家易德波接受记者采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丽堂在表演扬州评话的代表作《武松打虎》。 《中国新书》:我听说您的书研究的是扬州评话,觉得很新奇,一般中国人是听不懂扬州评话的,您研究根据的是文字还是声音? 易(德波):我一开始研究扬州评话,就专门注意他们是怎么说的,我录音了一些段子,然后,我就听听听听,不知听了多少次,我把听到的录音用汉字写下来,也请朋友帮助我写,有些不能用汉字写,就想出了别的办法。我根本的兴...
查看更多
一曲“莲花”唱百年:绍兴莲花落
2009.10.13
一曲“莲花”唱百年:绍兴莲花落
专题报道
一曲“莲花”唱百年:绍兴莲花落 绍兴莲花落,为浙江现存主要地方曲艺形式之一。初时,沿门说唱,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继而开始说唱长篇书目,以绍兴方言说唱,其说表语言通俗、生动,幽默风趣,唱词通顺流畅,为群众喜闻乐见。 起源发展 绍兴莲花落从何而来,起源何时?1906年,“下三府”(今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有一个绰号“长手指甲”的张先生(名不详)流艺绍兴,招收沈阿发、唐茂盛为徒,是绍兴莲花落的起...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日益规范
2009.1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日益规范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日益规范乌丙安 经过近五年多全国上下的齐心努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全面普查、建立全国四级遗产名录、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保护机构建设、经费投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等多方面工作的大力推进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全社会的特别关注。 众所周知,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是物,而非物质...
查看更多
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
2009.10.13
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
论坛
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赵宗福[摘要]保护西北花儿等带有表演性质的程式化的遗产,不仅要求学者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理论与方法,更新学术观念,还应该深入花儿存活的文化传统实际,解密花儿口头传承的普遍的内在机制,挖掘出各地区各民族花儿口头传承的个性价值,从宏观和微观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花儿,进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真正发挥学者应有的参与层次和学术功能。[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学者;学术责任;花儿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其规模宏...
查看更多
《半月谈》特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调查
2009.10.13
《半月谈》特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调查
论坛
《半月谈》特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调查 在文化认同下共栖中华精神家园 ──打一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保卫战(一) 半月谈记者 周清印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 2009年,文化中国注定要迎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金年,好消息密集而至...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保护立法面临冲关之战
2009.10.13
中国“非遗”保护立法面临冲关之战
论坛
中国“非遗”保护立法面临冲关之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逐步好转但仍存立法难点 中国“非遗”保护立法面临冲关之战 业内知名学者朝戈金深度剖析 □深度访谈 本报记者 杜晓 访谈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朝戈金教授 访谈背景: 朝戈金,蒙古族,是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文化研究领域知名学者;曾在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长期研修,有数种著述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并在国内多所大学担任兼...
查看更多
有一双眼睛一生凝视茅台
2009.10.13
有一双眼睛一生凝视茅台
专题报道
有一双眼睛一生凝视茅台茅台酒酿造技艺传承人季克良 今时今日,作为存世的中国白酒“活化石”,人们在仰望茅台酿造的高度时,总会想起一个人,他45年潜心解读神秘茅台,演绎了一段与国酒的旷世情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季克良的悟与得 远观季克良,感觉似熟玉。 含蓄,隽永,典雅,深邃。 近谈,如此感觉更强烈。 在1个半小时的访谈中,看着他满头经岁月雕刻而成的银发,听着那来自光阴深处的故事,感悟他眼眸之中的智慧之光,时空仿佛...
查看更多
南京白局鼎盛期曾有“说报人”
2009.10.13
南京白局鼎盛期曾有“说报人”
专题报道
南京白局鼎盛期曾有“说报人” 在当今的电视节目中,每晚黄金时段,孟非读报、老吴韶韶、大刚说新闻、周涛讲故事,竞相登场,吸引着数百万观众收视,其侃侃而谈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为数百万观众喜闻乐见…… 笔者在研究白局资料时发现,清末民初,处于鼎盛期的南京白局曾有类似孟非读报、老吴韶韶、大刚说新闻、周涛讲故事的“说报人”表演形式,而深受老百姓欢迎。 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目前,已濒临失传。在南京历史上...
查看更多
河南坠子:昔日“文艺轻骑兵”面临窘境
2009.10.13
河南坠子:昔日“文艺轻骑兵”面临窘境
专题报道
河南坠子:昔日“文艺轻骑兵”面临窘境 王红利 河南坠子是中国曲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和鲜明的中原民族风格,唱腔优美动听,雅俗共赏,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2008年11月3日,“河南坠子发源地――开封”授牌仪式在东京艺术中心隆重举行,开封被确认为河南坠子的故乡。能够获此殊荣,对于开封曲艺界特别是从事河南坠子的艺人们来说,是一件无比欣慰的事,这也再次为开封厚重、辉煌的曲艺文化增添了一道亮色。为什么说河...
查看更多
王志步:胶东大鼓一唱七十载
2009.10.13
王志步:胶东大鼓一唱七十载
人物
王志步:胶东大鼓一唱七十载 听胶东大鼓的村民还不少。文化馆工作人员来送慰问金。年龄大了,跟不上队伍,每次王志步都落在最后。 “铁拳砸了几十下,只打得个猛虎两眼鼻孔冒血浆,好武松还是一个不住地打,决不让猛虎再还阳,众明公您要是听了这段事难把那其中含义细思量……”昨日,在栖霞市西城镇左家村,一群盲人围坐一圈,有拉二胡的、有打鼓的、有打板的、有弹弦的。一段《武松打虎》过后,围观的村民齐声叫好。这里打鼓说书的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大鼓的传承人87岁的王志...
查看更多
1
2320
2321
2322
2323
2324
312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