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2   星期四   农历四月廿五   
搜索
福建20%“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
其他新闻
福建20%“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    福建省山明水秀,历史悠久,当地的闽越文化特色鲜明,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和海上外来文化,融汇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文化体系。从我国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到土楼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充分显示出该省文化遗产从量到质的优势。    目前,福建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36项,列入第二批名录的也有30多项;国家公布的两批共777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福建省有55名。目前,福建省已公布了两批...
查看更多
为绝活奔跑的大师
人物
为绝活奔跑的大师 柏德元(资料图片)     业外人很少知道金漆镶嵌大师的名字,因为自古金漆镶嵌就以作品闻名,而不以手艺人著称。   与其他老手艺不同,被列入“燕京八绝”的金漆镶嵌工艺门类多、技术繁杂,每件作品都需要集体完成。   身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的柏德元,年轻时候学的是漆活,继承了师傅的绝技“四断”和虎皮漆。30年后,柏德元设计监制了众多让他声名鹊起的金漆镶嵌工艺品。2009年,柏德元率领金漆镶嵌申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稀里糊涂入行...
查看更多
专家呼吁,非物质文化保护要充分依靠群众力量
其他新闻
专家呼吁,非物质文化保护要充分依靠群众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是一般的文化行政工作,他需要地方政府转变思维,以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为基础,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保护。” 记者日前采访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廖明君时了解到,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后继乏人”的困难局面,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有消失的可能。     “目前,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量有三股:政府、学术专家和人民群众,但能起到根本作用的还是群众的力量。”廖明君说。广西有着瑰丽多姿的少...
查看更多
用经济手段保护蒙古长调
专题报道
用经济手段保护蒙古长调    在呼和浩特的饭店里,点一个一般的草原歌曲是15元,点一首长调是50元,扎格达苏荣说:“这就是差距。”他要用钱教育年轻人。    指挥家、法国秀荷市音乐学院院长阿兰·莎松教授站在恢弘的巴黎大教堂的祭台前,指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合唱团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阿兰教授最陶醉这首歌曲,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同时,还发生着道德危机,人如果割裂与根源的联系,会变得非常轻浮。蒙古人的精髓中,有着非常民族性的向着原...
查看更多
格林纳达
2009.01.15
格林纳达
缔约国
查看更多
天津春节将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其他新闻
天津春节将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活跃节日市场,拉动文化消费,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七,天津市将举办2009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会。此次活动将是春节期间天津文化活动的一大亮点。   本次交易会由天津市文化局、河西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嘉茂购物中心承办。此次展会活动将设置约100个展位,现场展示、制作、销售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以及相关工艺品、艺术品和收藏品等文化产品。为体现对传统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布依族的勒尤和勒浪
专题报道
布依族的勒尤和勒浪 布依族小伙子头戴民族头帕,奏响民族乐器“勒尤”。     勒尤和勒浪,是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它们形似唢呐、无碗、上置虫哨吹奏,音色明亮而甜美。可用于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爱。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望谟、册亨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等地。    布依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候,洪水滔天,淹没了世上所有的人畜。只剩下一对兄妹,兄叫木育,妹叫木燕,他们是被父母装在葫芦里才幸免一死的。洪水退去后,兄妹二...
查看更多
秭归县归州镇被确定为“峡江号子保护基地”
其他新闻
秭归县归州镇被确定为“峡江号子保护基地” “长江峡江号子”传承人手把手教年轻人        自“长江峡江号子”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后,秭归县归州镇也相继被确定为“长江峡江号子保护传承基地”。     位于长江之滨西陵峡畔的秭归县归州镇属秭归老县城所在地,也是“长江峡江号子”的发源地。为保护传承好“长江峡江号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守卫精神家园,作为长江峡江号子保护传承地的秭归县归州镇成立了抢救保护领导小组,确定专门部门实施抢救保护。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结合...
查看更多
藏戏:期待世界珍爱的藏文化“活化石”
专题报道
藏戏:期待世界珍爱的藏文化“活化石”  1月13日,西藏山南地区穷结县下水乡宾顿村里的孩童向白面藏戏舞者学藏戏。(中新社 廖攀 摄)        对于藏戏,民间艺人丹增与民族艺术研究专家格曲有不同的考虑。34岁的丹增绝对不想再让自家的三个孩子从事藏戏表演,而格曲担心的则正是作为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戏表演艺术后继乏人。  虽然自己是活跃在拉萨市藏餐馆里的一支农民藏戏表演队的“男一号”并深得观众的好感,来自日喀则白朗县玛乡只受过三年教育的丹增认为自己干的这一...
查看更多
从“破字当头”到重在建设
论坛
从“破字当头”到重在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戏曲也是如此。我的感受是,戏曲舞台创作空前活跃,戏曲理论建设扎扎实实,成果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很重视戏曲理论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中国戏曲研究院在1959年、1960年编纂出版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研究院和各省的一些戏曲研究机构搜集、挖掘、记录、整理了大批戏曲传统剧目;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老一代表演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经验进行了记录整理。这些方面的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