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把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专题报道
屯堡文化名村—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风貌(摄影:吴忠贤/光明图片)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松桃苗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平在刺绣(图片:资料)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古寨景区在举行欢迎仪式(图片:资料)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时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
查看更多
中国活字印刷术·预告丨千年梨墨 中国印迹——资源采集成果即将发布,预告片抢先看~
专题报道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方法,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发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视频:中国活字印刷术预告片 2008年,由浙江省瑞安市申报的木活字印刷技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项人类共同的宝贵文...
查看更多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展圆满闭幕
专题报道
9月1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锡林郭勒盟文体旅游广电局、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展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圆满闭幕。 本次展会活动,上下紧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推动传统工艺振兴 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为主题,推出非遗展览展示,非遗产品新媒体营销经验交流座谈,非遗展演,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旅游”互动体验、非...
查看更多
广东非遗传承人群“种子计划”正式启动
地方新闻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普及力度,提升传承人才综合素养,拓宽传承队伍培养渠道,培养专业化的传承人群,9月20日上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共同协办的“2023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种子计划”启动仪式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
查看更多
共推“津—泸—宜”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品牌“非遗+旅游”跨区域创新解锁文旅发展新势能
专题报道
“一碗酒酿一碗情,一碗江水也能行酒令,回望古今的传奇,津泸宜的美景伴我行。”一支创意时尚MV拉开了“津—泸—宜”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品牌发布的序幕。这也标志着川渝地区首个“非遗+旅游”跨区域品牌正式亮相。 8月30日,首届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创新发展大会在重庆市江津区举办。本次大会以“保护传承巴蜀非遗 助推长江经济带建设”为主题,旨在共推津泸宜巴蜀酿造技艺旅游品牌,借力文旅IP新形象,促进文旅资源新融合,解锁文旅发展新势能,助力打造具有国...
查看更多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10月12日开幕
要闻
9月20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非遗节,将于10月12日至10月16日在成都举行。 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第八届非遗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查看更多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新闻发布会
要闻
9月20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总体情况、筹备情况、重点活动安排。 张旭霞 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 当前,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迅速恢复,国际性文化活动繁荣开展。即将到来的10月,文化和...
查看更多
北京评书《帕米尔雄鹰》
视频
查看更多
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
专题报道
开设各类社团,让学生更加系统、规范地接触非遗文化;把非遗与美育、德育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编演作品……近年来,西藏各地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后继有人是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前提条件,也是让特色浓郁、积淀深厚的非遗文化展现持久魅力的关键所在。作为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一次次参与、一场场讨论、一系列活动中...
查看更多
山西非遗青年行:古老非遗与活力青年的“双向奔赴”
专题报道
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三晋大地,不仅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也位列全国第三,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见证,更是山西从脱贫到致富的振兴“密码”。 今年7至8月间,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继续联合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非遗青年行”社会实践团,扎根三晋大地,围绕晋北—晋中—晋南三条路线,打造了“行—说—研—创”一体化研学流程,旨在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