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中华文化“绣”亮美 万里草原“绿”北疆
论坛
2019年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白玉刚在“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开幕式上发言(摄影:刘墨墨)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华文化“绣”亮美,万里草原“绿”北疆。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中国纺织业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服装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这里盛大开幕。这是中国手工...
查看更多
手工的价值
2019.08.05
手工的价值
论坛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深入人心,传统手工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手工制作”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所认可。宜兴紫砂陶大师亲手制作的一把紫砂壶,可以拍出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高价;寿山石雕根据石材的稀缺程度与大师的名望声誉而价格不同,却常常被趋者若鹜。一些商家抓住机会,动辄以“纯手工制作”为噱头,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头,东西粗糙不堪,价格却是不菲,似乎你要不买上一件,就是不懂得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今天的年轻人并不能心生敬意,顶多算是施舍...
查看更多
“中国好手艺”为何不提“天时”和“地气”?
论坛
最近十年来,各种手工艺的博览会在全国各地频繁出现,或大或小,几乎达到每天有一展的高频率,在这种情势下,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想做一个“小而精”的学术展来树立标杆,用“好作品”的样貌和法度,形象直观地阐释“好手艺”的内涵与价值。为此,我重温了传统手工艺的管理制度史和观念史,结合当代社会生活现状,提炼出衡量当代中国好手艺的四个构成要素:“材美、工巧、器韵、时宜,”在形成共识之后,于2017年在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好手艺展”。2019年8月3...
查看更多
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在京举办
要闻
2019年8月3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结合时代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价值导向,创造性提出“材美、工巧、器韵、时宜”四大考工标准,坚持立意高、甄选精、阐释深、宣传广的办展思路,以期对传统工艺美术价值理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好手艺展”每两年举办一次,此次是第二届,得到了工美行业的广泛响应,上至...
查看更多
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兴安盟举行​
要闻
八月草原秀美芬芳,骏马驰骋牧歌嘹亮。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以“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命名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乌兰牧骑宫举行,国家有关单位、自治区有关厅局领导以及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手工刺绣技艺传承人、文化企业负责人近300人参加大会。 据了解,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这里有中国红城“乌兰浩特”,有“林海圣水”阿尔山,有枫情马镇“科右中...
查看更多
“非遗扶贫”成为扶贫新亮点
专题报道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从7月中旬起至10月7日,来自全国15个省份和地区的扶贫工坊特色产品在济南百花洲陆续展销。在此举办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整合全国各地扶贫工坊及其他贫困地区特色非遗产品,帮助贫困地区搭建传统工艺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通过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查看更多
“非遗+旅游”要算大账
专题报道
目前,各地正加紧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文化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非遗,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若以非遗项目的属性划分,在非遗与旅游融合互动领域,当下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是传统技艺类项目照猫画虎。剪纸、雕刻、面塑等传统工艺,是近年来民众接触较为频繁的非遗项目。因为强调手工制作且便于参与,这些项目在各类展览节会及文化场馆、商场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尤其在一些景区,出现了一些非遗摊位,专门售卖非遗手工艺产品...
查看更多
杨金荣:追寻红木之外的内在世界
人物
“你们一说红木,就有人问你们是什么年代的、什么材料的?好像红木的价值除了旧和材料,就没有价值。” 在国家图书馆初次见到杨金荣先生,将近两个小时的专访中,他的眼睛里透漏出沉着和睿智,也透漏出杨金荣对于红木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长时间的钻研,也体现在由内而外焕发的奕奕光彩。红木文化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也点亮了他的眼睛。在中国,他用39年带领着整个红木艺术的发展,以技艺传承见证整个发展脉络。 接触红木 在红木领域,杨...
查看更多
民歌何以嘹亮——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在云南楚雄举行
专题报道
“隔山叫你山答应,隔河叫你水应声……想你才走这条路,挂你才走这座山……”“山歌不唱呃就不开怀哦,磨儿不推不转来哟,酒不劝郎呃就郎不醉哦,花不逢春不乱开哟……” “诗以言志,言之不足,则歌咏之。”民歌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是人民社会生活与思想情感最直接、最真诚的流露和表达。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就开始了他们的歌唱。《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便采集了当时黄河流域1...
查看更多
更好发挥炎帝陵祭典的当代价值
专题报道
2019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有关主管部门要求,要做好炎帝陵祭典等涉及中华民族文明发源、文化发祥重点项目的保护工作,进一步挖掘这些项目的当代价值,充分发挥其在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为推动炎帝陵祭典项目更好发挥当代价值,7月24日至26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了炎帝陵祭典传承发展座谈会。来自四川大学、湘潭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和相关协会的专家,非遗传承人以及各级文化和旅游部行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