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手工艺复兴与工匠精神
论坛
    新千年以来,我国很多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已经完成,伴随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陆续跨入了后工业社会。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机器的关系,重新审视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的差异,传统手工艺呈现出复兴之势。手工艺行业推崇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独具匠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今年10月,景德镇工匠精神...
查看更多
让泉州花灯在当代大放异彩——改善泉州花灯保护与传承情况的对策建议
论坛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它集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并以特色鲜明的刻纸、针刺和料丝镶装技艺区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的花灯,极富文化和审美价值。花灯中的人物故事、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丰富而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2006年,泉州花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受现代化进程与市场化经济的多方影响,泉州花灯的发展空间正逐步退缩,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对该项目的保护与传...
查看更多
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陕西延安举办
要闻
图1 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现场 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延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延安市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同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有关负责同志,以及西部地区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
查看更多
吉林省国家级非遗项目满族说部第三批丛书推介仪式暨满族说部文献特展开幕
地方新闻
满族说部是满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民间长篇说唱艺术,是以“讲古”方式记录北方民族生活与情感的叙事文学,是吉林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之一,吉林省抢救满族说部的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扶持下,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对满族说部采取全面的保护措施,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满族说部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7年、2009年相...
查看更多
“走进非遗展示馆”系列之九: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是展...
查看更多
去昆山,看全国戏曲最精彩的亮相——首届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启幕
专题报道
    11月,秋意渐渐从北方的树梢上溜走,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还沐浴在暖阳之中。此时,爱看戏、研究戏曲的人都有个冲动——走,去江苏,去昆山,去听戏!眼下的昆山就是一座戏曲百花园,正值鲜花盛开、争奇斗艳之时。    10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此开幕,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折子戏)进行集中展演。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表示,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举办戏...
查看更多
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一团一策”促传承
专题报道
现代沪剧《红梅颂》剧照    每三年新创一至两部贴近时代、反映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原创剧目,每年新创或复排折子小戏一台;每年演出总场次不少于150场,其中送戏下乡的公益演出100场……“一团一策”改革实施以来,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的创演目标更明确了。    2015年,上海对市级文艺院团全面启动“一团一策”改革,通过出台特色化、切中实际的政策,逐渐释放院团的艺术生产力和发展活力。    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原为宝山沪剧团,发展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它...
查看更多
苏州市苏剧传习保护中心:一个“中心”守护一个剧种
专题报道
青年苏剧演员在苏剧名家尹斯明家学戏    对大部分观众来说,号称“百戏之祖”的昆曲耳熟能详,而对苏剧,或许就没那么熟悉。    苏剧是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苏南、浙北一带,其前身“苏滩”是一种围坐清唱的传统曲艺形式。1941年7月,前辈名家朱国梁等创建“国风新型苏剧团”,成为第一个以苏剧命名的剧团。    苏剧在文学、音乐等方面都与昆曲有着渊源,时常以苏昆剧团为单位一起演出。上世纪80年代,昆曲演出不景气,而苏剧则蓬勃发展,苏...
查看更多
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三件大事”保护传承花鼓戏
专题报道
花鼓戏《桃花烟雨》剧照    1953年5月,18名文艺工作者组成湖南花鼓戏演出队,他们被戏称为“十八罗汉”,也成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最初的生力军。65年来,这支队伍不断扩大,他们创作、改编、移植剧目达200多个,排演的剧目夺得全国舞台艺术类奖项中几乎所有的奖项。    作为长沙花鼓戏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2012年,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更名为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在繁荣花鼓戏创作、培养花鼓戏艺术人才的同时,扛起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的大旗,为新时代...
查看更多
福建评出首批25家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
地方新闻
    日前,福建省文化厅评审并公布了首批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福州脱胎漆艺制作中心、福建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有限公司、福安市畲医药研究发展中心、福建盈盛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25家单位入选。下一步,福建将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管理,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新模式,打造福建非遗保护传承新品牌,更好地推动非遗保护和活态传承。    根据《福建省文化厅关于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管理的通知》,从细化完善非遗项目保护传承规划、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