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中国·南京非遗创新展亮相巴黎人类博物馆
地方新闻
为期3天的中国·南京非遗创新展25日在巴黎人类博物馆开幕,通过49件种类丰富的非遗作品展现中国造物文化的演变,反映中国古代工艺的现代传承。     据悉,此次展览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是“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巴黎站系列活动之一。     49件非遗展品中,既有非遗工艺传承人的匠心之作,也不乏国内外设计师立足于传统文化技艺的现代设计...
查看更多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要闻
      作为全国非遗曲艺周的重要内容,2018年6月9日起,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齐聚天津,共开展20场驻场演出活动。每天下午两点和晚上七点,在天津市群星剧院和河西区文化中心各有两场精彩演出。       驻场演出按说书类、唱曲类及谐趣类三种表演形式划分,天津市群星剧院以说书类(小书)节目为主,河西区文化中心则以唱曲类、谐趣类及部分说书类(大...
查看更多
三大英雄史诗”现状调查新闻专题制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要闻
    10月18日,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文化十分》栏目组委托,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简称“中心”)在柏林寺组织召开“三大英雄史诗”现状调查新闻专题制作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斯钦巴图研究员、诺布旺丹研究员和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等学者参会,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兰静主持。   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
查看更多
一颗悬壶济世心 几代家传惠世人——记国家级非遗项目罗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罗素兰
人物
罗素兰在医治伊朗患者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北京骨伤科一行中,提起“双桥老太太”的名号可谓无人不知,她就是罗氏正骨法第五代传人罗有明。由于居住在北京双桥并在家坐诊治病,善于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等,患者口耳相传,“双桥老太太”遂声名日隆。2008年,罗氏正骨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罗有明的孙女罗素兰被认定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
查看更多
让“摔不烂”的凤翔泥塑成为带动发展的“金子”——记凤翔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
人物
胡新明在制作泥塑     近日,对于家住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的胡新明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一是其本人被评为凤翔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二是他的家庭在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表彰大会上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这“最美家庭”,也是因他们在传承发展凤翔泥塑中,积极帮助其他艺人生产和创业,并为乡村建校、修路等公益事业捐资。     “这...
查看更多
第四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要闻
展览开幕式现场 8月18日下午,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工艺美术馆承办的第四届“弘扬经典 铸造辉煌—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群、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国艺术研究院负责人韩子勇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常沙娜、赵之硕等出席开幕式。全国各地工艺美术产区的行业组织、教育机构、创作单位以及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以及中青年创作人员等四百余人参加开幕式...
查看更多
写陶瓷微书 著匠心文章——访陶瓷微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芝文
人物
王芝文在陶瓷上写微书     “我天天都在做芝麻大的事!”借用名字里的“芝”字,王芝文笑着说。这“芝麻大的事”,就是将微书写在陶瓷上,字小如芝麻。王芝文一写就是30多年,乐此不疲。     王芝文的陶瓷微书作品远看是一件造型艺术品,近看又是一幅画,只有拿起放大镜才能看得出是密密麻麻的微书文字。比如,其作品《倾国艳》远看是一幅牡丹花图案,但在放大镜下,那柔...
查看更多
梨墨飘香
2018.10.26
梨墨飘香
专题报道
  这个地方靠海,东海的南端。海岸线漫长曲折,将无垠的波浪和连绵的陆地分别开来。陆地不断向后退缩,一直退到高低起落的丘陵之间。湿润温热的气候,让这里的棠梨树生长得茂盛茁壮。春天,素净细碎的白色花朵散发出清淡的香气。它的木质坚硬且有韧性,用途之一,便是可以刻成一个个字模,用来印刷。  这是一个故事最初的开头。  这个开头伸展下去,在漫长的时间中滋长蔓延,便发育成为一个繁复庞杂的系统,有着巨大体量和众多头绪,需要用一座博物馆来存放和阐释。  我此刻便是置身其中...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国内机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经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2012年4月12日文办函〔2012〕507号、民政部2012年11月12日民函〔2012〕379号批复,于2013年11月份在北京成立,是由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盈利社会组织,其上级单位为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基本宗旨是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的基础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迈向批判性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知识困惑与范式转型
论坛
摘  要:非遗时代的民俗学似乎正在进入疲软期,民俗学对于非遗保护现状的研究和反思未能有效推动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非遗本身是国际话语与当下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需求互动的结果,然而,国内的非遗研究却很少进行国际比较,也较少借鉴国外前沿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非遗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缺乏总体把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遗研究和非遗保护的新思路的展开。在这种情形下,借鉴国外的批判性遗产研究成果,可能成为非遗时代民俗学走出瓶颈的必要步骤。另一方面...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