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广东)非遗周将在佛山举行
地方新闻
佛山秋色巡游彩车一(传统头牌灯彩车),车头主题为《佛山秋色》,车身主题为《佛山韵律 秋醉岭南》。通讯员提供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原来的“广东(佛山)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今年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将于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佛山祖庙及周边历史文化街区举行。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广...
查看更多
四川:“名家传戏”,人才涌现
专题报道
 四川省第四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川剧《目连之母》剧照    康雪梅 摄    近日,四川省第四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在成都彭州市落幕,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虞佳以《目连之母》中刘氏四娘一角荣获一等奖。该剧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二度梅”得主陈巧茹亲授,陈巧茹曾与虞佳多次联袂演出,打磨提高剧目。近年来,四川从政策保障措施、人才培养机制和剧本研究创作等角度出发,关心、重视和支持戏曲发展,不少名家、名角亲传代表性剧目,帮助越来越多的梨园新人脱颖而出。    “戏曲...
查看更多
寻找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传承人——史诗《格萨尔》:在生活中传播 在青年人心中发芽
10周年媒体报道
视频时长:9分19秒在对史诗格萨斯尔抢救性保护行动中,国家每年都会派研究人员深入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那里老百姓的日常娱乐之一就是传唱格萨尔的英雄事迹。2018年10月23日,CCTV-3综艺频道《文化十分》栏目播出《史诗<格萨尔>:在生活中传播 在青年人心中发芽》节目,带您一起寻找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传承人,感受格萨尔的魅力。
查看更多
寻找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传承人——史诗《格萨尔》:在生活中传播 在青年人心中发芽
专题报道
视频时长:9分19秒在对史诗格萨斯尔抢救性保护行动中,国家每年都会派研究人员深入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那里老百姓的日常娱乐之一就是传唱格萨尔的英雄事迹。2018年10月23日,CCTV-3综艺频道《文化十分》栏目播出《史诗:在生活中传播 在青年人心中发芽》节目,带您一起寻找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传承人,感受格萨尔的魅力。
查看更多
“非遗+扶贫”亟需复合型人才
论坛
经相关调查研究,非遗中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往往具有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优势。换言之,类似的非遗项目大多分布在妇孺留守村寨的贫困地区,当地百姓空有珍贵的手工技艺,却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将其转化成为物质财富。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出台有关文件,针对上述问题,选取了10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作为第一批“非遗+扶贫”试点,大力推进非遗扶贫工作。事实上,“非遗+扶贫”的概念已出现多时,除了有力的政府行为,还有很多孜孜不倦的民间行为,两者间有差异也有交集...
查看更多
论传承人流动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论坛
摘要: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艺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遗传承的主体。非遗传承人因为文化身份及个体差异而呈现不同的流动模式。代表性传承人的流动形式和方向比较多元,却富含行政色彩和受到国家力量的制约。非代表性传承人的流动是少数民族文化与异文化交流和碰撞的代表,也是影响后续代表性传承人遴选的重要因素。一般性传承人的流动较为常见,且规模庞大,足以影响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和社会根基。传承人是实现非遗传承的关键,传承人的流动势必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带来诸多影响。发挥...
查看更多
如何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五大关系问题
论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孤立的一件事,它会与方方面面发生联系。而如何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物、典籍保护的关系,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积极吸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的关系,则是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周边诸关系中关键的关键。  一、如何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物、典籍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许多人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所以,在他们眼中,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
查看更多
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曲艺发展沐浴阳光雨露
专题报道
    “稻田里养上鱼,鱼池里养上鸭,鱼吃虫、草喂鸭,不要打药不生虫,不要薅草草不发,到秋后,连鱼带鸭加粮一起卖,一亩地能收入八千八……”农民曲艺家、山东琴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士福创作的一曲《儒乡新貌》,用淳朴、幽默的山东方言唱出了乡村新变化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新风貌,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    10月13日、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江苏省曲艺家协会、江苏省群众文化学会和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盐都·全...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论坛
摘要:流行于中越边境的壮族“霜降节”是壮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节日庆典活动,同时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在边疆民族地区被广泛接受共享的典型表现。壮族“霜降节”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深刻反映了稻作文明,是壮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特性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其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广西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霜降节”为例,管窥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矛盾和困惑,梳理壮族节日与产业...
查看更多
广西传统印染技艺亮相坦桑尼亚
地方新闻
现场教学     “斑布采缬——广西传统印染技艺工作坊”活动日前走进坦桑尼亚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驻坦桑尼亚使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有关负责人、坦桑尼亚手工业者协会专家、当地华人华侨代表参加了这次别开生面的精彩活动。     工作坊以展览和教学体验形式展示了广西传统的手工染布技艺和印染美学。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现场观众讲解了精美印染藏品的独特魅力,并举办...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