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台展绝活庆新春
其他新闻
 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台展绝活庆新春  河北蔚县剪纸、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北京灯彩、山西闻喜花馍……2011年1月20日昨天,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现场展示其精湛技艺,拉开了“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的序幕。  挖掘节日文化内涵 让民众将春节民俗与祝福带回家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的要求,在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
查看更多
全国“非遗”传承人新春聚北京
其他新闻
全国“非遗”传承人新春聚北京惠山泥人团阿福 惠山泥人厂提供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何凯英汴京灯笼张――吉利灯 张俊涛摄大吴泥塑 吴光让《王茂生进酒》 李群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7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的要求,在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的节日――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以下简称迎春展示活动)在北京市金源新燕莎MALL、北京市百货大楼、朝阳大悦城和国瑞城购物中...
查看更多
部分“非遗”传承或面临断档
其他新闻
 部分“非遗”传承或面临断档 加强扶持势在必行  记者最近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进行调研发现,非遗项目的传承问题仍未完全解决,部分项目甚至面临“人亡艺绝”的困境。非遗项目传承人建议,国家对他们应加强扶持,“扶上马”,最好再“送一程”。  部分“非遗”项目面临“人亡艺绝”困境  截至目前,我国分三批共认定了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耄耋之年者占到1/3。许多非遗项目后继无人,甚至面临“人亡艺...
查看更多
第三届金漆镶嵌非遗文化庙会拉开帷幕
其他新闻
 第三届金漆镶嵌非遗文化庙会拉开帷幕   第三届金漆镶嵌非遗文化庙会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举行启动仪式。     金漆镶嵌公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镶嵌髹饰技艺的申报和保护单位,又兼营明清式古典家具和木雕根雕石雕等工艺品,2009年和2010年已举办过两届金漆镶嵌非遗文化庙会,受到市民欢迎。     本届庙会内容更加丰富,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活动将持续到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五)。庙会以金漆镶嵌公司总部为主会场,在市区的英明斋...
查看更多
“手艺农村”调研成果在京展出
其他新闻
“手艺农村”调研成果在京展出  2011年1月9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揭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等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   赵少华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揭示了传统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诠释了文化生产力对推动城乡统筹和促进经济...
查看更多
时代抛弃老艺术? 人才匮乏让提线木偶陷入危机
专题报道
时代抛弃老艺术? 人才匮乏让提线木偶陷入危机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又名“吊线子戏”,是古老珍稀戏种。江西兴国提线木偶所演剧目既有从民间说唱本和传说故事改编的,也有来源于元曲及明清杂剧的,内容十分丰富。这里的木偶戏班一般7人左右,演出时台前一至二人操作,连说带唱,后台三五人伴奏,其中操作木偶者还能根据剧中人物分别乔装男女老幼角色,可谓一身多能。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  渊 源  据传,提线木偶戏起源于公元前180...
查看更多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推出
其他新闻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推出  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组织编写的《2009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2011年1月12日在京发布。该报告分为五编,对北京曲艺、民间文学、民间医术、传统舞蹈、传统手工艺和智化寺京音乐、老字号百年历史文化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专题总结;对申报、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础保护、尊重意愿、发挥优势和服务社会的若干建议。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专项总结了一批...
查看更多
民间老玩意玩出新经济
专题报道
 民间老玩意玩出新经济 北京"玩文化"悄然升温中  中国民间有许多古老玩乐,例如花鸟虫鱼,葫芦核桃,无不在和谐地亲近大自然的同时,陶冶人的情操。动静之间,皆有深意。在玩乐的同时,强健体魄,能做到真正的低碳。让许多人通过老玩乐,还能发家致富。如今,许多古老的玩乐项目正被人们重新捡起,玩乐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力量。  北京陶然亭公园的湖边,年近90岁的老北京郭大爷,穿一件长过膝盖的羽绒服,腰里扎着布腰带,指着笼子里正背唐诗的大鸟,对围观的人群大声说,这是他...
查看更多
“《格萨尔》史诗传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资讯
通报会现场 会议现场展示格萨尔研究成果 部分参会领导与学者合影 2009年12月17日下午,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小报告厅召开“《格萨尔》史诗传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通报会,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向新闻媒体通报了申请经过及其相关情况。 《格萨尔》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篇幅最长的、内容浩瀚的...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美术生存现状堪忧
专题报道
 传统工艺美术生存现状堪忧  据调查显示99.2%的人喜欢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但我国52.5%的传统工美品种陷入濒危状态甚至停产。   只需要一盏煤气喷灯,一把镊子,65岁的邢兰香就能把半透明的五彩玻璃条拉、抻、点、压、印、溜,转瞬变换成一朵花瓣、一块水果糖,甚至是一只回首仰望的小兔子。“料器特别神奇,一把镊子就能捏出各种形状,而且永远不褪色。但创造传奇的背后,却需要很多时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料器第六代传承人邢兰香说。  在这个冬日的下午,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