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艺林拓荒――王树村民间美术收藏与研究成就展”在京开幕
其他新闻
“艺林拓荒――王树村民间美术收藏与研究成就展”在京开幕  (本网讯)4月4日至14日,“艺林拓荒――王树村民间美术收藏与研究成就展”在中国美术馆召开。此次展览从王树村先生历年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民间美术品中精选了150件年画、刺绣作品,主要包括“门神”、“戏曲年画”、“刺绣”三部分内容,同时还展出他的艺术论著七十余部及手稿、读书卡片、采风日记、信函等。展览全面生动地呈现了86岁高龄的王树村先生在民间美术收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果以及70年收藏、研究所走过...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专家谈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专家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活态流变性的特殊文化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尽可能避免采取静止、凝固的消极保护方式,而是要坚持“积极保护”的原则,在不改变其按内在规律自然衍变的生长过程、不影响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寻找生产性方式保护途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民众的真实生活中汲取发展动力,实现活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是指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和传承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利用和传承     编者按:       今年2月,在北京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再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一些专家指出,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三大冲击;在“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产业化需谨慎。  &nbs...
查看更多
皖南皮影,正在消失的舞台风景
专题报道
皖南皮影,正在消失的舞台风景    何泽华注目凝视着他的皮影,时不时抚摸把玩一下,这个40岁刚出头,看起来还很年轻的中年汉子,如此痴迷喜爱皮影,让人有些惊讶,也庆幸皖南皮影还有这样的“喜爱”之人。同时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到:这或许就是皮影戏千百年来传承不失的生命力!   第一次看到皮影,是在市文房四宝协会展厅,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一节小展柜,当我们的目光转投过来,一下子被里面色泽艳丽、玲珑剔透的“人物画像”吸引住了,这就是皮影人。  隔着玻璃,我们细细观看。每...
查看更多
保护东南亚的文化多样性:东南亚的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
论坛
保护东南亚的文化多样性:东南亚的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史 阳    东南亚地区民族众多、宗教多样,是世界知名的民俗博物馆,学术界公认的人类文化多样性(culturediversity) 的宝库。在全球化时代,面对外来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日益成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紧迫任务。21 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保护口头非物质文化的热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至今,东南亚地区共有9 项非物质文化位列其中,即越南顺化的宫廷...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以贵州为例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以贵州为例周必素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独树于世界文明之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民族中世代传承,是各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了民族精神的固化物。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建立起民族间和个人间团结、友爱、和谐的良好氛围,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体现。本文即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
查看更多
呼唤“清明”的清明节 
其他新闻
呼唤“清明”的清明节     “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清明节期间,人们都要赶到先人墓前,进行各种形式的祭奠活动,以寄托缅怀对先人的哀 思与怀念之情。然而,如今的一些祭奠活动,却渐渐的变了“味”。不一而足的祭奠方式,令人不可理解,叫人感慨系之。   记得前些年的清明节,曾看到不少不文明的祭祀方式。有的祭祀者携带纸钱、馒头、面包、香烟、白酒等供品,赶到先人墓前,点香上供,焚烧纸钱,燃放爆竹……人到之处,火焰升腾、烟雾弥漫、响声不断;人走之后,烟灰...
查看更多
紫砂大师汪寅仙的艺术人生
专题报道
紫砂大师汪寅仙的艺术人生汪寅仙现场演示神鸟出林壶松竹梅文具    2009年2月12日,北京迎来了109天以来的第一场雨,春雨柔如绵,细如丝,滋润着大地,不免给人带来丝丝凉意。而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大厅内张灯结彩,暖意融融,千余名民间艺人正在全神贯注地施展绝技,这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现场。在陶瓷展区中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左手执着一把半成品的紫砂大壶,右手拿着工具正聚精会神、技艺娴熟地制作,在她的周围聚拢了观众,并为她精湛的技艺啧啧称羡,她就...
查看更多
清明节,以更文明的方式祭奠
其他新闻
清明节,以更文明的方式祭奠      核心观点    风俗是活态的文化,反映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状态。今天,我们将一些传统节日提高到法定节假日的高度,也应该在传统节日中注入时代的精神风貌、时代的人文习俗,而不是单纯地重复过去的节俗。    清明节快到了,全国各地都会迎来祭扫的高峰。    清明节有多重意义,但它首先是关于生命的节日,缅怀已逝的生命,激发现在的生命。纪念自己身边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同时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献出...
查看更多
"聚元号"传人杨福喜的"角弓雕翎"情缘
专题报道
"聚元号"传人杨福喜的"角弓雕翎"情缘 杨福喜取出家传老弓杨福喜收藏和制作的传统弓    在北京朝阳区团结湖附近的市水利局家属宿舍大院里,一溜坐东朝西的平房中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各种木工工具,以及各式弓箭的半成品,墙上挂着各式弩弓,这就是“聚元号”第十代传人杨福喜的工作室。    2006年6月,“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的传统弓箭行业现只剩下北京“聚元号”一家弓箭铺。以眼为尺,以手为度,很少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