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民间艺术瑰宝――凤阳凤画
2009.02.18
民间艺术瑰宝――凤阳凤画
专题报道
民间艺术瑰宝――凤阳凤画 凤阳凤画(又称龙凤画)源于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凤阳凤画经历代艺人不断创造,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和陈式,其凤凰造型必须是“蛇头、龟背、鹰嘴、鹤腿、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等,聚集了百鸟之长。在绘制技法上,以民间工艺色彩为主,并吸取了工笔花鸟画的勾线敷色技法,又兼蓄年画通俗画风,有“五彩、素彩、水墨”的色彩表现手法,能做到雅俗共赏。凤画的题材很多,其中有:丹凤朝阳、百鸟朝凤、带子上朝、五凤楼、龙凤图、凤撵麒麟、百鸟...
查看更多
岭南文化―戏剧艺术―粤剧
2009.02.18
岭南文化―戏剧艺术―粤剧
专题报道
岭南文化―戏剧艺术―粤剧 粤剧是岭南最重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粤语方言地区。粤剧的形成大约经历了300余年的过程。从明未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广东出现了“本地班”,到太平天国革命前,是粤剧的萌生期;而从粤剧名伶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率粤剧界举旗反清到“粤剧中兴”,是粤剧的扬花期;从志士班的改良活动到“五四”运动前后,则为粤剧的定型成熟期。在志士班的改良活动以前,粤剧是用“官话”演唱的,改良期间才开始用广州方言演唱。这一改良,使粤剧的...
查看更多
昆明将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
2009.02.18
昆明将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
其他新闻
昆明将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 中新社昆明二月十七日电 (康静)云南省文化厅十七日通报,该省省会昆明市将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以保障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 据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相关人士介绍,为加大对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近日下发的《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并提出在有条件的市、县(区)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组织传承人开展教、帮、带、传等形式的文化传承活动,将...
查看更多
中华的艺术宝藏――琉璃
2009.02.17
中华的艺术宝藏――琉璃
专题报道
中华的艺术宝藏――琉璃 什么是琉璃? 习惯上泛指的琉璃,可以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一种是古代的玻璃;一种是陶胎琉璃制品,下文介绍的是陶胎琉璃釉制品。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琉璃是古代山西用来装饰陶瓷器的一种低温色釉。琉璃于战国时已经出现。在隋、唐、辽时更为流行,明代仍继续烧造。琉璃器的釉是以铅作为助熔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物质作为着色剂,再配以...
查看更多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三)
2009.02.17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三)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三)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宜兴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六百年以上的历史。它以特产于宜兴的一种具有特殊团粒结构和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为原料,彩百种以上的自制工具,经过打泥片、打身筒或镶身高、表面修光、陶刻装饰、烧制等步骤最终完成陶制品。宜兴紫砂陶以茗...
查看更多
彰显传统技艺中的人性光辉
2009.02.17
彰显传统技艺中的人性光辉
论坛
彰显传统技艺中的人性光辉 今天,在我国积极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方式保护,意义非常重大。 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对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自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在文化、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影响。“非遗”保护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软实力,通过以生产性方式保护“非遗”相关门类,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议题当中,笔者以为有3个关键词值得重视,即保护诉求、本...
查看更多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二)
2009.02.16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二)
其他新闻
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二) 无锡留青竹刻 无锡留青竹刻历史久远,风格清雅古朴,在竹刻艺苑中独树一帜。早在明代,无锡(江阴)籍著名竹刻家张希黄创立的留青浅刻山水技法,在中国竹刻史上起到垂法后世的作用。清代竹刻工艺一直在无锡地区流传。1949年后,无锡竹刻的技法从先前的浅刻向浮雕、透雕、圆雕发展,逐步形成了将留青浅刻与浮雕、透雕、圆雕熔于一炉的独特艺术风格,在以留青浅刻为...
查看更多
综述:专家建言非遗传统技艺保护慎提“产业化”
2009.02.16
综述:专家建言非遗传统技艺保护慎提“产业化”
其他新闻
综述:专家建言非遗传统技艺保护慎提“产业化”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五日电 题:专家建言非遗传统技艺保护慎提“产业化”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吹糖人、铰面花、木雕金作、制茶酿造……正在此间农业展览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百余位民间艺人现场亮绝活儿,引来络绎不绝的观众。然而,在热闹风光的背后却潜藏着保护者们的隐忧。 记者从刚刚在此间结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上,听到不少民俗专家建言非遗传统技艺保护慎提“产业化”。 在...
查看更多
《六十二阔恩尔》:沉积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瑰宝
2009.02.16
《六十二阔恩尔》:沉积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瑰宝
专题报道
《六十二阔恩尔》:沉积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瑰宝 哈萨克族《六十二阔恩尔》最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走过5年艰辛“申遗”道路取得的成功,是哈萨克族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六十二阔恩尔》是沉积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瑰宝,它的形成过程历史久远。根据现代学者对《六十二阔恩尔》的研究,认为《六十二阔恩尔》的形成与发展,从哈萨克族音乐发展史来看,是与“奎依”的发展一脉相承的。 哈萨克族人将器乐曲统称为“奎依”,由各种...
查看更多
乌孜别克族的音乐
2009.02.16
乌孜别克族的音乐
专题报道
乌孜别克族的音乐 1.歌曲 乌孜别克族的歌曲种类很多,其中有舞蹈歌曲、礼俗歌曲等。乌孜别克木卡姆是民间传统古典乐舞套曲,计有巴维特、乌夏克、都尕、西尕、恰尔尕、潘吉尕等六部。每部含散板序唱、若干声乐曲、器乐间奏曲和歌舞曲。同一套曲内各段的唱词内容并无有机联系。开头几首叙诵性较强,后面部分常富于舞蹈性。速度一般由慢渐快,情绪多由深沉渐趋热烈。各段歌曲之间常有器乐间奏曲。节拍节奏繁复多变,各种节拍有规则地交替。相同的节拍亦有各种不同的节奏型...
查看更多
1
2360
2361
2362
2363
2364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