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萝卜寨会复活的”
其他新闻
 “萝卜寨会复活的” 中国民族报记者:李喆  编者按:  被誉为“中国羌族第一寨”的萝卜寨是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5·12地震后,本报记者在当地道路损坏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徒步进入萝卜寨,目睹了这个“云朵上的街市”100%的民居遭损毁但村民们积极自救的情景。  “有树来年就会结果,有人萝卜寨就有希望。”这是震后萝卜寨村民看着寨子里灿若云霞的樱桃树所说的话。这番话感动了记者,由此写下了《萝卜寨:房屋倒了,人挺立着》(中国民族报5月23日739期1版)。  4个...
查看更多
多元文化共生将决定世界前程
论坛
 多元文化共生将决定世界前程 乐黛云   经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曾梦想21世纪是一个和平发展的美好世纪;然而没有想到,战乱、暴动、屠杀依然遍及全世界。为什么会如此?原因当然多种多样,然而,深刻的文化冲突不能不说是众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之外,寻求文化多元共生的全球化  目前,“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冲突无疑已给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前者企图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强行推广他们的意识形态,以图覆盖甚至泯没...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特点及其对世界可能的贡献
论坛
 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特点及其对世界可能的贡献 乐黛云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均衡发展的多元文化的世界,我们就应该有更深刻的文化自觉,同时对世界各地的文化更加了解,对于他种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描述,也要更加了解。这对于在全球化时代欣赏其他文化,与之共存并交互作用,十分重要。只有充分把握自己文化的特点,对其加以现代思想的创造性诠释,并增强对他种文化的理解和宽容,才能促成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共存,互相对话沟通,形成全球性的文化多元格局。  人类历史上空...
查看更多
破解民族医药继承与保护的困局
论坛
 破解民族医药继承与保护的困局 黄福开    为作好民族医药的继承和保护工作,我们必须树立民族医药的大产业观,把民族医药的4次产业(第一产业:民族药材的采集业、种植业、驯养业;第二产业:民族药及保健产品的制造工业;第三产业:与民族医药相关的服务行业:医疗、旅游、商贸等;第四产业:与民族医药相关的知识产业:科研、教育、信息产业、新闻出版等)作为一盘棋统筹思考,以促进各部门、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在当代中国,民族医学是指中医学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民族医...
查看更多
必须抢救羌族几千年传承的文化遗产
论坛
必须抢救羌族几千年传承的文化遗产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    羌族,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占老民族之一,在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记载,在其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都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献和实物的例证,羌文化十分可贵。    温家宝总理最近再次考察汶川大地震灾区时,特别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多次批示要保护好羌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我认为这十分重要,因为这一中华古老民族的文化非常独特而且濒丁逐渐消退之中,亟待抢救。    羌文化中现在保存...
查看更多
灾区重建过程中如何避免羌文化的终结?
论坛
灾区重建过程中如何避免羌文化的终结?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苑利    文化需要载体,而载体的丧失,很容易导致相关文化的终结。所以,在许多城市改造过程中,都会有人因传统建筑、历史街区被毁而提出遗产保护问题。随着5•12汶川地震后灾区重建问题的提出,人们也会提出类似问题:随着地震对传统建筑的破坏,以及有可能随之而来的灾后重建过程中伪建筑的泛滥,传统的羌文化,是否会真的遭遇终结?这是每个参与灾区重建的遗产守望者们都不能不关心的问题。由于刚刚到达灾区,了解情况十分...
查看更多
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抢救工作
论坛
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抢救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巫允明    能来参加“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我十分激动。为大家所共有的为汶川大地震所造成人员伤亡和文化遗产破坏而痛心、为各方群策群力共同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与行动而感动,也为能在地震发生后的第19天就召开“如何抢救羌族文化遗产”的座谈会而激动外,还有因我在从事长达30多年的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研究过程中,羌族祭祀与舞蹈文化的丰富、古朴与俊美,却始终少有宣传与重视,至今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北京·2008)”明日开幕
其他新闻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北京·2008)”明日开幕    本网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高潮的号召,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工艺美术事业的成果,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工艺美术馆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承办的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北京·2008)”(以下简称大展)将于2008年10月14至19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以后展览将以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形式固定下来。浙江 黄杨木雕  此次大展的举办,对中国工艺美术事业...
查看更多
解玺璋:比“申遗”更重要的保护
论坛
解玺璋:比“申遗”更重要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是要保护它得以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拆旧建新是最不可取的。   这几年热了“申遗”。世界级的、国家级的、省市级的,上上下下,都在搞。据说,一些省市为了争夺某个项目的归属权,甚至打起了口水战,有点旧时代跑马圈地的意思。这也表明,大家都晓得这件事的分量,不肯小觑。  所谓“申遗”,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遗产有物质和非物质的区别,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提法,说明了我们对于遗产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进步...
查看更多
津门法鼓“申遗”成功面临后继无人窘境
专题报道
津门法鼓“申遗”成功面临后继无人窘境     日前,在河西区挂甲寺街第二届民俗文化节上,河西区挂甲寺庆音法鼓和杨家庄永音法鼓在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后首次同时亮相。然而,就在人们惊叹于两大法鼓变化多样、优美动听的同时,却难以忽视两大法鼓所面临的后继无人的窘境。      虽然“申遗”成功,但并未给两大法鼓带来意想中的“实惠”。会员们顶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环,却在苦苦支撑着祖辈传下来的民俗文化,他们迫切希望法鼓能够得到来自社会更多的实际保护...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