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立夏
搜索
让“黄河文化”奏出时代强音
专题报道
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黄、渭、洛三河交汇的“三河口”处,极目远眺,九曲黄河苍茫静美。尽管已是寒冬,但10多名来自英国、法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参加“黄河岸边有非遗”活动的“网红”,依然兴高采烈地向全球粉丝直播着他们目睹的华夏奇观。 渭南市地处黄河中游,自古以来就备受母亲河的恩泽。距今约80万年前,中华人类祖先“大荔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这里闪耀光芒;自周、秦、汉、唐两千年间,这里一直是“三秦要道,八省通衢”和...
查看更多
太极拳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走向世界文明
资讯
让我们记住这些历史性时刻—— 2006年,太极拳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启动; 2016年,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上,白衣翩翩的太极拳舞者在夜幕下涉水而来; 2017年,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从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点燃”,国内外600多个城市共1000多万人参与其中; 2019年,“一带一路”太极行活动从陈家...
查看更多
太极拳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走向世界文明
专题报道
让我们记住这些历史性时刻—— 2006年,太极拳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工作启动; 2016年,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上,白衣翩翩的太极拳舞者在夜幕下涉水而来; 2017年,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从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点燃”,国内外600多个城市共1000多万人参与其中; 2019年,“一带一路”太极行活动从陈家...
查看更多
42项!一图纵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
要闻
查看更多
“太极拳”“送王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资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15届常会于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线上召开。本届常会共评审57个国家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以下简称“送王船”)两个项目,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
查看更多
“太极拳”“送王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要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15届常会于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线上召开。本届常会共评审57个国家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以下简称“送王船”)两个项目,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
查看更多
2018年度河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自评估会议召开
地方新闻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是文化和旅游部自2015年起正式启动的专项工作,旨在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丰富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截至2019年度,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已组织开展了54位传承人的记录工作,在已完成的2015、2016、2017年度工作中,有6项记录成果获全国优秀建设项目奖,优秀数量居全国前列。 按照国家规定的报送验收程序,为...
查看更多
2021年画传承发展大会在山东潍坊举行
要闻
会场外景 12月16日,“中国年画·美好生活”——2021年画传承发展大会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来自全国18个年画项目保护单位代表、专家学者、年画传承人、设计师、相关院校及企业等领导与嘉宾共100余人参加大会,共同为2021年画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大会现场 “中国年画·美好生活”——2021年画系列活动是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业务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香港非遗办事处馆长伍志和:非遗源于生活 馈于生活
专题报道
围屋庭院深几许,三堂两横最玄机。坐落于荃湾的三栋屋博物馆,是香港一座法定古迹,除了能反映客家堂横屋的建筑特色,还记载着陈氏族群在此生活的点滴。“我们选择三栋屋作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是因为这里汇聚了香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精髓,是一个理想的非遗教育推广基地。”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馆长伍志和说。 “三栋屋作为一个非遗项目,保留着客家的传统文化。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举行春秋二祭,正月十五点灯,结婚仪式的情景。”伍志和指出“非遗...
查看更多
胡玉福:非遗扶贫中受益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基于鲁锦项目的思考
论坛
摘要 在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中,非遗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受到重视。让贫困者经济受益并获得能力的发展应是非遗扶贫的核心。山东省鄄城县鲁锦项目扶贫的案例显示,在非遗扶贫中贫困人口的受益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而且也反映在个人成就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受益面向。同时,在项目开展中存在劳动强度大、利益分配不合理、主体性受限等影响受益的结构性因素。依靠非遗扶贫应在保证主体经济收益可持续的基础上,尊重受助对象的主体性,赋予社区更大的参与...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