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30753)
机构
(24)
政策
(424)
资讯
(11414)
清单
(12138)
资源
(2936)
学术
(2360)
百科
(148)
其他
(1289)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蜀绣:情针意线,丝丝韶华
2020.05.12
蜀绣:情针意线,丝丝韶华
专题报道
丽靡螭烛,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杨雄《蜀都赋》 这是有关蜀绣的最早记载,短短一句话描绘出了当时成都“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的繁荣场面。 蜀绣又称川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古代川西平原盛产蚕故称“蜀国”,蜀绣便因此地缘关系而得名。 清代蜀绣作品 蜀绣清代红缎绣花 蜀绣随着蜀地丝织业的发达而发展起来 汉末三国时期,蜀绣产品为官府所控制...
查看更多
汶川地震12年——非遗传承涅槃重生
2020.05.12
汶川地震12年——非遗传承涅槃重生
专题报道
十二年过去 汶川人民艰苦奋斗 重建家园 昔日的废墟已经面目一新 汶川的非遗传承 也在经历冰谷后继续前行 01 非遗传承人在行动 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独具民族特色,虚幻迷离,动人心魄。地震过后,羌族文化的抢救活动也在迅速展开,羌笛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增加...
查看更多
非遗知识课堂丨重读非遗法规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20.05.12
非遗知识课堂丨重读非遗法规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非遗人在行动
编者按:当下,对于准备回到工作岗位或暂不工作的人们来说,正是充电学习的好时机。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本公众号推出“非遗知识课堂”专题。非常时期,让非遗陪伴你安心、静气、长知识。 本篇,我们一起重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导读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非遗知识课堂丨重读非遗法规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020.05.12
非遗知识课堂丨重读非遗法规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专题报道
编者按:当下,对于准备回到工作岗位或暂不工作的人们来说,正是充电学习的好时机。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保护工作者、传承人及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网络传播效果,本公众号推出“非遗知识课堂”专题。非常时期,让非遗陪伴你安心、静气、长知识。 本篇,我们一起重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导读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鉴往知来——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的特殊深意
2020.05.12
鉴往知来——总书记考察文化遗产的特殊深意
专题报道
5月的第一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山西。第一天下午便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调研文化传承与交流。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景区第二十窟的释迦坐像(摄影:王颂) 不到一年前,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专程前往敦煌莫高窟。那一次,他鲜明地提出...
查看更多
“国潮”复苏传统手艺 !老手艺的魂 ,“不安分”的心
2020.05.12
“国潮”复苏传统手艺 !老手艺的魂 ,“不安分”的心
专题报道
导读:提起“手艺”,很难与“潮”字相联系,很多年轻人会觉得它是陈旧且耗时费力的。特别是被机器生产大规模替代后,不少老手艺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近年来,社会对传统手艺的关注度渐渐升温,当传统手艺与“国潮”相互碰撞,古老非遗与现代设计互相交织,竟开辟出一方手艺匠人的新天地。 设计+创意,为“国潮手艺”插上双翼 “国”是老手艺的魂,“潮”是不安分的心。 新一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正积极地用他们的双手,为“老手艺”加...
查看更多
田青:不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消失
2020.05.11
田青:不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消失
论坛
编者按:向前发展与转身回顾,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现阶段产生的一大矛盾。由于格局动荡、社会变革等原因,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严重断层。田青认为,除了时代前进必须面临的挑战,人们持有的“发展”观,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阻力。他在本世纪初对“保持传统的原汁原味”的呼吁,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今天读来,依然令我们反思, “抛弃传统的才能发展得更快”并不是一种“发展”的观念。守旧和创新,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不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
查看更多
母亲节里话非遗
2020.05.10
母亲节里话非遗
专题报道
制图:张又文 今天是母亲节,向自己的母亲、成为母亲的自己或是全天下母亲表达礼敬与爱意,成为许多人早上醒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一时间,祝福、鲜花、歌声成为大家微信朋友圈中的主题。 尽管母亲节并非我们的传统节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一时间节点表达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事实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有数不清的关于母亲、母性、母爱的主题和内容,而表达我们的敬爱之心、教导后辈秉持敬母爱母的美德更非外国专利,只要我们用心观察...
查看更多
我国的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5.10
我国的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论坛
编者按:在已经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与宗教文化有关的项目有144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门类。当这些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保护的项目之后,其“濒危”的状况是否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呢?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教授主持的“中国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课题组,深入一些保护单位,对这些项目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本刊陆续推出课题组的系列文章,为读者呈现我国宗教类非物...
查看更多
孙建君:手工艺服务劳动者的有机互动和转型
2020.05.08
孙建君:手工艺服务劳动者的有机互动和转型
访谈
内容摘要:在传统手工技艺领域,手艺人呈现出设计师、劳动者等多重身份的重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君认为,随着社会文化生态的转变,普通劳动者得到来自于包括手艺人在内的设计师群体的广泛关注。手工技艺提供的下游产业促进了乡村种植和加工产业的有机更新,“传统工艺振兴”“乡村振兴”等政策提供了手艺人服务于普通劳动者的更多途径,优化或出现了与传统手工技艺相关的劳动机会、劳动模式。新时代、新观念的到来,传统手工技艺也应时转化,可望成为服务劳动者的一支生力军...
查看更多
1
975
976
977
978
979
307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