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2-03   星期二   农历冬月初三   小雪 小雪
知节气 识茶事 和天下丨春分:翠染茶山,春意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23-03-21 08:35:00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制茶、饮茶传统,都是中国人探索自然宇宙、认知生命健康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更替,指导着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和相关观念与习俗,都与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各个节气给予了茶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茶作为民间俗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是简单的饮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俗、茶礼。“茶” 体现着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传递着中国人“谦、和、礼、敬” 的价值观。

“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应四时之序,将节气与时令和我们的“茶生产”、“茶生活”、“茶文化” 紧密相连,体现出中国人顺应天时、敬畏自然、自省自律、推己及人的传统观念。让我们在节气里,识茶事、品茶香,探索先辈的智慧,知世界、和天下。

一、春分 · 节气知多少

(公历)每年大约在3月20日左右,太阳正好位于黄经0°,阳光直射赤道,是“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秋繁露》中说:“春分,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古人认为春分昼夜等长,处于一年之中气温不偏不倚的中心点。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寒暑平”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黄河流域地区,一般情况下,春分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年的中间值,秋分的气温明显高出全年的中间值,到清明和寒露时节才能达到寒暑平衡。而在广州,“寒暑平”分别是在临近谷雨和霜降节气之后。

春分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日子也逐渐昼长夜短。在北方,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形成沙尘暴,对大气造成污染。尤其是西北、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

古人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春分后,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下雨时天空会打雷闪电。

☀春祭 春分这一天,民间习俗有很多。有的地方的人们会进行春祭,扫墓祭祖。他们先在祠堂举行祭祖仪式、然后祭扫祖墓。比如大部分客家人会在春分前后,最迟到清明时节,完成祭祖。

☀祭祀太阳 除了祭祖,还有春分祭祀太阳的仪式。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写道:“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多设在京郊,北京的日坛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日出时),每逢甲、丙、戊、壬年份,皇帝会亲自祭祀,其余年岁由官员代祭。

围绕着春耕农事生产,人们在春分还有“送春牛”、吃春菜等习俗。

☀送春牛 送春牛是指在春分时节,族长会给村民挨家挨户送“春牛图”。“春牛图”是劝农力耕的图画,有预祝丰收的意思。

☀吃春菜 春分时节传统食俗,“春菜”是早春野菜的统称,不单指某一种菜。南方春菜是一种野苋菜,采回的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春汤”,正如俗语所说:“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赛风筝、玩“竖蛋” 趁着暖意融融的春日,人们也有很多充满着趣味性、娱乐性的踏青活动,比如赛风筝、玩“竖蛋”等。赛风筝就是比赛谁放的风筝高,飘得远。

☀玩“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这一民谚说的就是春分玩“竖蛋”,它需要掌握平衡技巧,把鸡蛋放在桌上竖立起来。

二、春分 · 茶饮

从春分至芒种时节,大多数人会选择喝绿茶。春夏容易上火燥热,身体容易感到疲累。而饮绿茶,可达到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去热败火,补充精神的效果。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是以适宜茶树的新梢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茶叶。由于干茶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均以绿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很大、分布区域很广的茶类。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为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其他地区也多有种植,各具特色。我国绿茶中,名品丰富,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从春分开始,到谷雨时节恰是采摘春茶的好时机。

春分·宜饮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主要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它是西湖的山、泉、树共同酿造的江南味道——“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称为“明前茶”或者“明前龙井”,有“女儿红”的美称;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素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

西湖龙井茶未经发酵而制成,茶性偏寒,有清热、生津止渴功效。龙井茶含有儿茶素、咖啡因等物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血管老化,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富含氨基酸、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能够促进消化吸收。

看外形:品质好的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均匀整齐、色泽翠绿鲜活。

闻香气:西湖龙井茶带有鲜纯的嫩香,冲泡后散发的香气清醇持久,有兰花豆的芳香,还掺着几丝蜂蜜的甜香。蓄水时香郁的味道尤其浓烈。

观叶底:冲泡后,芽叶细嫩成朵,均匀整齐,嫩绿明亮,汤色清澈明亮。

品滋味:宜用玻璃杯,可以看清茶叶在水中翻落沉浮的过程。不宜用沸水,会将茶叶烫熟影响茶叶的色泽口感。最好用85℃的水冲泡,可使茶汤鲜爽甘醇,回饮后有一种清新之感,让人回味无穷。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

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两个巴掌的技艺”。初制一斤西湖龙井,如果是一人独立炒制,耗时至少5至6个小时。

初制流程为“鲜叶摊放——青锅——回潮——青叶分筛与簸片末——辉锅——干茶分筛——挺长头——归堆——贮藏收灰”等10道工序。制茶过程中,有“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 10大手法。

2008年,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绿茶制作(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演示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10大手法

三、春分 · 采茶戏

茶浸染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茶事也被戏剧所吸收和反映。茶农忙碌的身影、灵活的手指,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属于他们的劳动歌曲,以此叙情达意。

采茶戏是我国以茶命名的戏种,是在茶农创作茶歌、茶舞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内容和唱腔,吸收其他当地不同的剧种,逐渐形成“两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形式,又被称为“三角班”。

茶歌”以 “十二月采茶调”为主,“采茶调”是我国南方的民间小调。不同地区的采茶调歌词内容不同,每小节之间的故事有着内在联系,把十二个月的内容连在一起是一首叙事长诗,一月一唱,一月一节。后来逐渐发展并融入茶农的生活情节。到了明末清初便形成了富有乡土特色的、以茶舞来演绎故事的采茶戏。

采茶戏的种类丰富,根据地区可划分为江西采茶戏、闽西采茶戏,湖北采茶戏、粤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等。它们保留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采茶戏的传统剧目有很多,比如《四姐下凡》、《乌金记》、《菜刀记》、《私情记》等。

目前共有7项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分别是: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阳新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粤北采茶戏和吉安采茶戏。

✤ 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蓝戏 ”。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传统曲牌有二百八十余首,可分为“茶腔”、“灯腔”、“路腔”、“杂调”四类。

表演时,演员在伴奏音乐中灵巧地运用独特的矮子步、扇子花、单长水袖及模仿动物形象的一些表演动作,载歌载舞,显示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客家特色。

赣南采茶戏

✤ 桂南采茶戏广泛流传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各县以及钦州、梧州和南宁等市的部分县区。它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茶等情节,形成一整套反映茶农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歌舞。

表演时通常由一人扮作茶公,两人扮作茶娘,在歌舞中穿插一些有情节的生活小戏。桂南采茶戏中演唱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的被称作“采茶串古”,多为喜剧、闹剧。后因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避难广西的粤班影响,桂南采茶戏中后来出现了《倒乱鸳鸯》、《高文举》、《陈三磨镜》等大戏,总体风格发生较大改变,已不再是早年的采茶小戏。

桂南采茶戏《绿珠女》剧照

✤ 阳新采茶戏是湖北省地方剧种之一,主要流传在阳新县一带。唱腔音乐由正腔、彩腔、击乐三部分组成,正腔属板式变化体,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曲调,具有优美动听、可塑性强、富于表现力等特点;彩腔包括专用小调插曲四十余支,以彩腔为主的小戏载歌载舞,表演朴实奔放。阳新采茶戏使用方言演唱,有人声帮腔,表演内容接近生活,戏剧情感质朴而浓烈,受到广泛喜爱。

阳新采茶戏 《九瓣莲》

✤ 高安采茶戏原名“高安丝弦戏”,是在早期高安民间灯歌灯彩和傩舞等民间艺术基础上,吸收了明清时期本地的瑞河戏、锣鼓戏等剧种的有益成分演绎而成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而作为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高安采茶戏具有“语言通俗生动、行腔淳婉清越、气韵刚柔交错、表演质朴优雅”的艺术特色。

高安采茶戏

✤ 抚州采茶戏是在明代茶灯戏的基础上,吸取当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抚州采茶戏脱胎于民间灯彩歌舞,受明代抚河戏和湖北黄梅戏影响,语言生动诙谐,音乐唱腔优美明快,动作朴实,亦歌亦舞,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传唱剧目有一百多部,有单台戏(独角戏)、折子戏、大戏和连台本戏。单台戏传承了原始戏曲形式,小戏多以表现底层小人物为主,大戏以传奇故事、神话故事居多。

抚州采茶戏 《游园》剧照

✤ 粤北采茶戏是流传于粤北民间的地方民间小戏剧种。其源于明清以前流行于闽、赣的“采茶山歌、小调”。在传承的过程中,其不断吸收赣、湘南地区的民间花灯、花鼓的歌舞表演形式,逐渐成为粤北地区独特的地方戏种。流布于粤东、赣南、湘南、桂东等广大客属地区。

粤北采茶戏 《阿三戏公爷》剧照

✤ 吉安采茶戏是江西省的戏曲剧种之一,是从灯歌演变而成的花鼓戏。传统剧目比较丰富,分为单头戏、三脚班戏、半班戏。唱腔和表演具有鲜明的吉安地方特色,唱腔吸收了山歌小调,粗犷、朴实,充分表现了现实生活。

吉安采茶戏

(❖部分文字参考自尤文宪著:《茶文化十二讲》、林文宝编著:《中国茶品鉴图典》。部分图片来自文旅吉安、高安文旅、文化南雄、湖北文艺微信公众号、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微信公众号、摄图网。)

编辑:刘爽 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