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8   星期日   农历三月二十   
“新时代粤剧的遗产保护与现代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创建时间:2019-11-27 09:45:00


2019年11月21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新时代粤剧的遗产保护和现代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是粤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系列活动(北京站)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广东省文物局局长曾颖如,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许浩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剧协荣誉主席、广东粤剧促进会会长倪惠英,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剧协主席丁凡等领导,以及北京、广东两地粤剧界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副所长郑雷主持。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广东省文物局局长曾颖如致辞

曾颖如副厅长首先致辞,她代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向与会者介绍了十年来广东在粤剧保护传承方面所做的工作:一是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了一批用以传承和发展粤剧的硬件设施,大力开展粤剧进校园工作;二是深化粤剧院团内部改革,引进培养优秀人才;三是复排一批经典剧目,创排粤剧精品,通过实践培养人才;四是挖掘、抢救、整理、出版了一大批粤剧文献。通过这些保护实践,粤剧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粤剧“履约”成绩单。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在致辞中肯定了广东省在粤剧保护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他指出,国家高度重视粤剧的保护和传承,多年来在保护资金投入方面力度较大。广东在粤剧保护的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硬件设施建设、传承体系建设、社会力量参与,以及粤港澳三地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希望广东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对传承规律的进一步梳理,促进粤剧保护传承迈上新台阶。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许浩军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许浩军在致辞中概括了粤剧五个方面的突出优势并指出,新时代粤剧的传承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政策措施予以保障,需要有不断涌现的精品力作予以推动,需要有梯队完备的人才队伍予以接力,需要有丰富成熟的理论成果予以护航。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致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见证了粤剧从申报到履约的一系列重要进程。她在致辞中忆及这一过程并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止步于申报,还要顺应可持续发展,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和价值主张。她希望粤剧的保护,在注重专业院团和舞台表演层面以外,更多关注社区中的传承实践,使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实践形态,体现粤剧的生命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主持会议

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发言

“盛世修典 薪火相传”——《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首发式宣传片(视频时长2分49秒)

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代表广东粤剧界的艺术家发言。她带来《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一书即将举行首发式的喜讯。她认为此举完成了一次对粤剧发展历史的全面回望,留住了粤剧的根与魂,这一成果将为后来者学习粤剧提供坚实基础。

学术研讨会现场观看《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首发式宣传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发言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剧协主席、粤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凡

在学术研讨环节,与会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围绕粤剧的遗产保护、现代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积极为粤剧艺术保护发展建言献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先生回忆了自己与粤剧的结缘历程,并提出未来工作要有忧患意识,要加强剧团艺术生产的自主性,加强对粤剧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剧协主席、粤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凡论述了粤港澳三地粤剧的风格差异,认为三者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要弘扬传统剧目,多出精品,做行业领头人;同时,对于粤剧代表性传承人总量偏少这一问题,各方应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中国戏剧》原副主编、戏剧评论家安志强认为,粤剧音乐具有很强的同化能力,能将“拿来”的其他音乐融合于自身,因此,在创作中既要注重各部门更好融合、统一的问题,也要延续好剧种的个性。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毛小雨结合自身参加粤剧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经历,强调粤剧界各方要继续兑现申报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的承诺,以更加严谨、客观的态度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真正把粤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从院团建设、人才培养、剧目创作等方面分析总结了粤剧的优势;她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媒体宣传,传统艺术也要有现代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部分与会者结合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晋京献演剧目等作品作点评发言。《中国戏剧》主编罗松以自己观摩粤剧《搜书院》《白蛇传·情》《刑场上的婚礼》的体会,就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及挖掘本地题材、创作新编戏等问题发表了看法。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吴新苗也以上述剧目为例,提出了戏曲在当代传承发展的三重路径,即纯粹的传统继承、传统剧目微调式传承以及创新式发展。《文艺报》艺术评论部副主任徐健以“融”“意”“羡”三字概括了自己观看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深刻感受,期望未来能够将戏剧作品和校园戏曲文化培养相结合,增强与年轻一代的互动。《中国艺术报》资深记者金涛认为,粤剧《白蛇传·情》是“优雅的盛宴”,《还金记》呈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中、尤其是戏曲中难得一见的悲壮美、崇高感。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谢雍君、李志远,以及《光明日报》资深记者苏丽萍等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副院长张晋琼,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红线女艺术中心研究部部长李满等,以介绍情况、回应提问等形式与参会专家学者互动,并表达谢意。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

研讨会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与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分别代表主办单位作学术总结和会议小结。王馗在总结中简要分析了粤剧艺术的独特性,并表示希望与粤剧界保持长期良性互动,将艺术实践与理论提升深度结合,共同探索推动粤剧艺术体系建设。王炜在总结时表示,广东粤剧界相关机构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地区粤剧合作、小剧场建设、粤剧进高校等工作,今天的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总结,也为粤剧今后的保护传承带来新的启发。与会者共同期盼粤剧在下一个十年走得更稳,做出更大成绩,创造更多辉煌。

(文字:张传若 于琦,经编辑整理;图片:杜丽丽;视频:《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提供;编辑:李彦平 邓雪晨

编辑:李彦平